第七十六章 護送皇子妃(1 / 2)

洛陽,有一片區域,裏麵有很多房子,這些房子類似與現如今的某某縣,某某市,某某區的駐京辦事處。

這個辦事處叫做“邸”,官邸的邸。各郡在京城都設有辦事處,派有常駐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長之間做聯絡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寫在竹簡上或絹帛上,然後由信使騎著快馬,通過秦朝開始建立起來的驛道,傳送到各郡長官。

這種傳出信息的的載體叫“邸報”。邸報是中國古代報紙的統稱。邸報,隻記錄官方的大事,民間事情並不刊登。

“邸報”也被稱為“邸鈔”、“閣鈔”、“朝報”、“雜報”、“條報”、“除目”、“狀”、“狀報”、“報狀”等等,它是用於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是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

在駐京辦外麵養活了一群人,他們是情報販子,或者說是最早的賣報人。也就是前不久技術手段大大提升,早期是要謄寫到竹簡上。每次要謄寫上千份。現在他們的工作變輕鬆了。他們開始利用畢嵐發明的簡易印活字刷術,開始統一排版,印刷報紙。

而在京的官員與外地的駐京辦人員為了省事,自然願意花錢購買邸報。

目前邸報分為兩種,一種是正式的,另外一種是小報。所謂打小報告就是來源於此。小報就是記錄一些小道消息。也是賣報人為了填寫滿版麵,記錄一些拉拉雜雜的事情。以供長官們了解情況。

最近的邸報都記載著幾個讓大漢子民興奮的幾個字:“葛陂大捷,賊盡降。”

為了競爭,小報上記錄葛陂的事情就詳盡了很多。於是出現了主要的兩種版本。

一種大肆的宣揚夏惲舍身就義,自動獻出人頭,其行為感天動地,導致神獸下凡,在萬軍中大顯神威,讓心存疑慮的蛾賊盡皆投降。也不知道他們怎麼編排的,反正滿紙的胡說八道。一看就知道這個報紙的幕後老板是個宦官。

另外一種則是大肆宣揚黃琬與司馬懿的。說其兩人一老一少,配合得天衣無縫。尤其說到當時司馬懿手持渴烏劍,一騾當先,直衝向賊營,而此時,數十萬賊軍圍將過來,司馬懿不慌不忙,拔劍,隻見天上的太陽瞬間變暗,一道光芒由劍身鑽了進來,因為此渴烏劍乃三足烏是也,三足烏居於日中。於是天山汗血寶騾吸收了日之精華,當場顯靈。賊之坐騎皆來朝拜。至此蛾賊恐懼盡降。這種編排的當然是士人所為。

漢靈帝,收到了捷報,大悅。但是不知詳情。另外他聽聞夏惲已經死了。有點意外,因為他還交代了夏惲另外一件事情。那件事情沒有人處理了。

於是皇帝下詔,班師,回來後再論功行賞。

司馬懿很爽,他與鮑鴻處在一起。黃琬是個勤政之人,他忙著安撫流民降眾。

司馬懿就是等聖旨下來,然後帶著展拓一家回去就行。鮑鴻貪汙了一堆財物,見到司馬懿有空,當然進行巴結。他把收集到的一堆奇怪的錢幣與青銅器皿獻給司馬懿,司馬懿接受了,但是當天就把這些東西轉交給了黃琬。

此刻,司馬懿、鮑鴻正在釣魚。

釣魚在一小溪裏進行。鮑鴻不會釣魚,但是會捕魚,他捕魚的方法很簡單,赤腳下水,用鋼叉直接叉魚,開春,天氣冷。鮑鴻叉到了一條魚後就凍得渾身瑟瑟發抖。於是點好篝火,烘幹衣服,坐在邊上學著司馬懿釣魚。

漁具是展拓弄來的,魚竿很普通,普通一樹枝就作為魚竿。魚餌乃是用‘卻行’。

所謂卻行,就是蚯蚓,也稱地龍或蛐蟮,在這時代,它叫卻行,意思是能倒退著走路的小蟲。《周禮》:“卻行、仄行、連行、紆行……謂之小蟲之屬。”司馬懿的棋友鄭玄鄭夫子注:“卻行,螾衍之屬。”

蚯蚓是家禽和魚類的最好飼料,還有人用來喂豬,高蛋白,養殖容易,生長快,在後世農村中就有不少人飼養,獲得的蚯蚓經過處理,可以當一種中藥來處理。當然蚯蚓用得最普遍的還是當魚餌。

司馬懿看著展拓熟練的挖出了幾條蚯蚓,然後切斷,分別給大家上上魚鉤。

河邊垂釣,多麼愜意的事情。如果不是聖旨即將下來,不出意外的話司馬懿與鮑鴻得馬上返回洛陽。司馬懿真想在這裏辦一個養殖場,搞搞生態農業。就以這個蚯蚓來說,養蚯蚓喂鴨子乃一舉兩得的事情,既節約了成本又能加快禽類生長速度……

司馬懿無心在釣魚上,釣魚不過是用來消磨一下時光,盡管如此,一炷香的功夫,已經有幾條魚上鉤了。

此時卻行已經用完了。展拓正欲再去尋得一些蚯蚓過來。卻看見一婦人拿著幾個稀奇的蟲子過來。此人正是展拓的娘子。

司馬懿、鮑鴻亦覺得稀奇,此蟲子細細看來似蟲似草,根部為蟲,上麵為草,就是一根草從蟲肚子裏長出來。冬蟲夏草一般產於高寒地帶和雪山草原地帶,諸如青海、西藏、四川、雲南、甘肅等,此處在河南平原地帶,絕對無冬蟲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