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複雜的展拓(2 / 3)

“這玉石與鼎可是你盜取之物?”司馬懿開始說正經的了。

“正是在下,順手牽羊所得之物。”展拓居然毫不掩飾。

“此玉石你從哪個地方得到的,還有此鼎你從哪個地方得到的?”

“哎,此間詳情,非三日三夜可講完。”

“你就先說這個玉石的來路吧。”

“天使大人,這塊玉乃是我順手牽羊得到之物,白馬寺的僧眾把我養大,卻不曾入得佛門,白馬寺邊上有一鬼寺廟,想必天使大人有耳聞。我經常混跡與‘鬼市’,對於玉器與青銅等器皿也是無師自通。這塊玉石乃是‘玉匣’中的一片。”

‘玉匣’就是金縷玉衣,漢代帝王或者諸侯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當時人們相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征。

時穿“玉衣”入葬。它們是用許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絲、銀絲或銅絲編綴起來的,分別稱為“金縷玉衣”(帝王級)、“銀縷玉衣”(諸侯王級)、“銅縷玉衣”(公侯級)。

“玉衣”,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此時的人認為玉是“山嶽精英”,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這個九竅乃用門塞專門塞住,人的精氣就不會外泄,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

門塞是分為9個玉,分別塞住的是眼睛(2片)、鼻孔(2個)、耳朵(2個)、嘴、生殖器和肛門。而門塞後麵,通常還有別的寶物是含放在嘴中。

嘴裏處理的步驟叫‘飯含’也叫口含,這個在諸葛亮父親死的時候有講到這個環節。

對於高規格的墓葬出來來說,生殖器部分也會放置一些寶物,然後用門塞塞住。

在司馬懿的印象中,最有名的金縷玉衣,恰好是劉備那祖宗,中山國第一代王劉勝的金縷玉衣。他的墓地在1968年代末被無意中挖掘出。

司馬懿看到展拓直接說這個是玉衣的一片,便單刀直入的問:“莫非你是一個盜墓賊?”

展拓也沒有進行隱瞞,大大方方的說道:“回天使大人,小人偶爾行倒鬥之事?”

倒鬥指盜墓,一些大型墓葬上麵都有封土,整體的形狀類似於金字塔型,就是鬥的樣子。所以倒鬥就是說把這個墓給“翻開”。

司馬懿接著問:“那此塊玉你是盜取那個墓的?”

展拓說道:“此玉與鼎非我倒鬥獲得,乃收自汝陽鬼市。”

司馬懿道:“什麼時候收取的?”

“這個時年已久,具體時間我不曾記得。”

關羽這個時候插話搭腔了:“盜拓,這個玉是你去年四月送給我的,我留著這個玉有沒有啥用,不能換得糧食。還有那個鼎我都不知道拿來好幹嘛。”

展拓並不理會關羽,繼續緩緩說道:“當時,袁本初,母親去世,歸葬汝南,與會者共有三萬人。”

司馬懿對袁紹熟悉,袁紹的情況大致了解。袁紹之母乃是一個妾,而一個妾的的葬禮吸引三萬名賓客,可見袁家當時號召力。

“當今世上,也隻有袁家有此聲勢,一個妾的葬禮弄得如此隆重。然而更奇怪的是,那袁本初先為母親服喪三年,又為亡父追補服喪三年。這個本初也真是忍得,為了所謂的禮儀,為了那許劭許子將等名流麵前獲得好名聲,居然能忍六年,此等行為,我等為賊之人不得不佩服。”

司馬懿對這個情況完全不了解,但是奇怪這個展拓怎麼這麼清楚,於是好奇的問:“展叔叔,這些事情你如何知道得如此清楚。”

展拓繼續娓娓道來:“天使大人,你也說過,儒釋道乃一家。我佛弟子皆稱釋迦牟尼乃經秦國西行的老子,所以佛教就是道教的西天版本。而袁氏一門得以發跡,與弘揚佛法有莫大的關聯。而我就是這個緣由從洛陽雲遊到汝陽。那幾年,我與袁氏一門在汝南弘揚佛法,袁紹生母葬禮時,我參與做法事。當時的一些事情,我窺見端倪。這次葬禮與袁本初服喪六年可奇怪得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