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取人頭,賊可降(3 / 3)

這樣的天氣,適合出遊踏青,也適合在田間耕作,同樣適合春天裏該幹的事,比如投降儀式。

葛陂湖畔,受降儀式開始了。

雙方的隊伍都來到了葛陂湖前那一空曠的荒原上。開始商定的是一南,一北的方式進行受降漢軍在北方,但是蛾賊方麵提議一東一西,司馬懿最後受不了這種往複,同意了一東一西。於是漢軍背靠葛陂湖,他們無所謂,己方的戰力遠高於對方。

受降後,蛾賊同意部隊進行改編,具體的改編方案黃琬以及其幕僚出具了很多份。原則就是不讓蛾賊完全抱團,這樣容易導致投降後又集體反叛。蛾賊居然同意了,同意的理由居然是,如果投降後他們仍然在一起,容易被集體屠殺,比如白起殺投降的趙軍,項羽殺投降的秦軍,皇甫嵩殺投降的蛾賊。這些都是集體屠殺。

蛾賊方麵,羊大嗓抬了一口棺材出來。更離奇的是羊大嗓居然還弄到楠木棺材,楠木在三國那個年代,就已是皇親貴胄專用之木,其尊貴、其稀有別說平民百姓了,就是文武百官普通士大夫也是沒有資格享用的,羊大嗓不知道從哪裏搞來的。

羊大嗓抬棺材的意思不是表示要死戰,當時全軍投降,或者舉國投降時候也有抬棺材的儀式。

對於羊大嗓來說他表示的意思很簡單,我無條件投降,如果你覺得我不可靠,可以把我殺了,但是要讓我死後能躺在棺材裏,這個身段已經放的很低了。

羊大嗓很清楚這隻是一個態度問題,漢軍方麵已經多次進行過保證。保留他們的生命。

漢軍方麵也一堆的細節,比如砍夏惲時要念叨的那一文縐縐的文章叫啥?叫檄?叫告?叫代天子詔?叫令?叫祭文?管他叫什麼,司馬懿把這麼一切都丟給了黃琬處理。

殺完夏惲後,然後祭旗。

接著由己方最高長官帶領一小隊人馬出列,羊大嗓則帶著小隊人馬抬著棺材出列,接受公告,然後由漢軍方麵一隊隊的進入列好的蛾賊部隊裏,把一隊隊的蛾賊帶走。所有的一切似乎沒有問題。司馬懿想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的北平和平解放。

嗯,夏惲的腦袋砍了,已經祭旗了,司馬懿閉著眼睛,他不忍看。

嗯,羊大嗓出列了,後麵的人還抬著棺材。

司馬懿該出去了,這個是司馬懿風光的時候了,司馬懿騎著‘汗血寶騾’緩步的往前走,他在享受這個過程,這種勝利者的過程,對於司馬懿來說他覺得這個是一個秀場,隻要走完了這個葛陂湖邊的T台,司馬懿可以名聲鵲起,他可以到漢靈帝那裏再吹牛。他一個12歲的小孩,還是虛歲的小孩,立如此大功,也確實可以在史冊上大大的書上一筆。

司馬懿到了羊大嗓的跟前。

但接下去的與司馬懿預想的不一樣了。

司馬懿發現了不對勁。

一向聽話的‘汗血寶騾’居然不聽使喚了。

‘汗血寶騾’飛奔,徑直衝向蛾賊中的輜重隊列裏。

而這群蛾賊裏有部分人對於投降心存疑慮。

這是一個意外,但是這種意外往往會發生不可預知的後果。因為司馬懿現在是漢軍這方的老大,老大現在可能在險境當中。

對麵的蛾賊可以再次挾持司馬懿。

那麼投降將會泡湯。

細節,還是細節。該想的細節都想到了。但是騾子突然不受控製,這個在考慮的細節之外。

‘汗血寶騾’為何不受控製呢?

受驚?不像!

失蹄?更不是,它跑得正歡快呢!

黃琬的瞳孔在收縮,他準備下命令。

鮑鴻騎馬已經上前一步,他等候黃琬的示意,然後發出命令。

西園重裝騎兵正準備著,隻要鮑鴻一聲令下,他們將一馬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