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強行組戶(2 / 3)

“當今聖上熟讀孫子兵法,經常用孫子兵法教導我,孫子兵法第三篇說,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我看蛾賊被鮑將軍大敗一場,如今新年將至,聽說賊人糧草不濟,我看不如乘此機會招降這群蛾賊如何?”

黃琬與鮑鴻對看了一下,鮑鴻先說到:“招降不錯,不過不知道這群蛾賊願意不願意。”

黃琬跟著說道:“招降不妨試一試,不過,如今蛾賊,賊民不分,一旦他們投降,安置這些降眾,甚是麻煩!隻怕我等是有心無力……”黃琬說著這個話,情不自禁把一個竹片放到了地圖上陳國的地方。

司馬懿知道黃琬還惦記著陳國的那些糧食。

鮑鴻這個時候一拍地圖:“鳥,招降也行,再過一個月就要過年,我看賊眾糧草不濟,耗他幾月,我看他們怎麼辦?黃豫州,我看汝南各縣兵士固守城池,我西園軍穿梭於各縣之間,相機剿滅小股蛾賊,年後這股蛾賊定當投降。”

三人將大體方針確定,眼前的蛾賊,比起當年波才領導的汝南蛾賊要少很多。

於是鮑鴻休息幾日後,領著他的西園精兵,繼續執行斷爪行為。

+++++++++++++++++++++++++++++++++++++++++++++++

黃琬則是代行汝南太守之責。

在鮑鴻與司馬懿來之前汝南郡兵傷亡殆盡,太守也被這股蛾賊殺了,現如今手頭上沒有什麼兵馬,需得幫黃琬重建郡兵,要不然,鮑鴻的機動作戰形同虛設。

汝南本來也是有兵庫的,就在郡治平輿,但是早被黃巾軍搶掠一空。現在要充實郡兵,兵械、鎧甲,成了一個大問題,鎧甲可以將就著,兵械就是一個大問題,汝南郡如今太守空缺,黃琬於是代替郡守的職責向全郡招兵。

葛陂黃巾軍,使得汝南百姓要麼家破人亡,要麼流離失所,流民很多,為了討口飯吃,榜文一下來,三天內就有數千人應征。黃琬令郡中吏員細細甄別,隻選良家子,不用無賴兒,尤其注意對太平道信徒、汝南黃巾漏網兵卒的甄別。

此外各縣的豪強士族趁機組成了規模不同、大小不一的地方武裝,有的數百人,有的百十人,各縣都有,這些武裝加到一塊兒有四五千人。如此,郡中有三千郡兵,地方有各縣“縣兵”,上下呼應,足可保暫時無事了。

作為一州的州牧,黃琬現在非常困窘,主要是自己名為州牧,實際情況是政令不通,大部分錢糧要不就是被當地的豪強控製,要不就是被一些郡國控製。朝廷派來的西園軍其實黃琬不能節製的。

這樣的編製即所謂之“強幹弱枝”,正是光武皇帝中興漢室之後,以重馭輕,用中央禁軍來駕馭天下郡兵,邊兵的辦法。西園軍忠誠可靠,戰力強,軍械也是最好的,有這樣一支力量在手,即一千二百人的中軍力量,假定,此時黃琬叛亂,西園軍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把可叛亂撲滅。

兩漢之文武雖已有了分途,出現了世代習儒的文官家族和世代將門的武官家族,但還不像後世一些朝代涇渭分明,尚有前秦之遺風,所謂出將入相。有戰事了,帶兵出征,仗打完了,入朝做丞相。因此之故,黃琬表麵看著像個文官,實則也是帶兵的將軍,與葛陂黃巾作戰,黃琬盡管勝敗各半,卻也不是躲在後邊,也是經常在前線。

這些都是題外話,卻說當下。黃琬惦記著糧草。這個時候忍不住又開口了。

司馬懿一直跟著黃琬。

“天使,汝南地廣人多,葛陂黃巾起事半年有餘,戰事一起,流民遍野,良民無力耕作,我四處籌糧,然餘糧隻夠維係汝南民眾一季之用,手中無糧,萬事不安呀!”

司馬懿一見黃琬又提到了糧草,而且又是暗指陳國。不由的大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