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缺糧(2 / 2)

司馬懿看了看黃琬,黃琬覺察到了,忙著掩飾的又咳嗽了下。“仲達,鄭君涼茶的確不錯,剛喝了點,現在感覺好多了,看來‘怕上火請喝鄭君涼茶’你所說的這句話真是不錯!”

司馬懿笑笑:“黃叔叔,莫要笑小子紙上談兵,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孫子兵法第二篇,作戰篇,就是講糧草問題,剛才看黃叔叔的情形,莫非我方糧草供應有問題?”

司馬懿這一問,算問到了根子上了。黃琬開始大倒苦水:“仲達,豫州本屬富庶之地,無奈蛾賊猖獗,各郡國,各自為戰。我名為州牧,實難轄製各郡國。以陳國為例,其實際為獨立王國,要征調其糧草那是萬萬不能。再以汝南為例,今年六月汝南郡太守就棄城逃跑,不料中途為蛾賊所殺。郡府存糧被蛾賊搶劫一空,我任州牧之時,前任汝南太守一郡兵來報,其存糧其實大部被袁氏一族所搶。如今汝南農夫以無心耕種……”

司馬懿一驚,沒有想到袁家的人這麼厲害,繼續不動聲色的問道:“黃叔叔,我來之前,從宮中得知,汝南人口原來有200多萬,為豫州第一大郡,不知道現在汝南人口有多少?”

黃琬苦笑:“仲達,汝南戰亂不止,如何統計戶籍?近年瘟疫、災亂橫行無忌,汝南人口隻怕不及原來的一半!但是所謂的廋死的駱駝比馬大,我想此地人口也應該還有150多萬。”

司馬懿又道:“黃叔叔,還有月餘,新年將至,前方將士可有糧草供應?”

黃琬道:“我方將士,人數不多,糧草供應不是問題,隻是,汝南遍地流民,處置起來,甚是為難!”

“黃叔叔,你說過,已經把賊人頭目梟首,而賊眾越來越多,黃叔叔,你覺得是何原因?”

“發如韭,剪複生;頭如雞,割複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這首歌謠,仲達也該聽過吧?我等從來不收投降之賊。”

“為何不招降此等賊寇?”

“昔日,左中郞將皇甫將軍在豫州四處平叛,穎川、汝南、陳國、梁國、東郡一路斬殺蛾賊,最後到冀州,廣宗斬張梁,逼黃巾下河溺水者五萬餘,下曲陽討張寶,屠俘十萬築京觀!正是由於雷霆手段,才得以撲滅蛾賊。”

“黃叔叔,何為‘築京觀’?還有陳國也有蛾賊?”

“仲達呀,築京觀乃是震懾敵軍,揚耀武功,聚集敵屍,封土而成的高塚。當年陳國也有蛾賊,不過相比汝南,其勢,與別處相比,那是小了許多!”

“黃叔叔,殺俘不祥。昔日,左中郞將皇甫將軍屠俘十萬築京觀這事與白起長平坑卒與霸王坑殺秦軍二事想比較,黃叔叔你怎麼看?”

黃琬對於皇甫嵩殺俘虜沒有什麼特別的看法,本質上還是不讚成,但是也能理解這種威懾作用。對於這些黃巾軍他並不把他們當一個良民來看。

司馬懿此刻非常的震撼,皇甫嵩殺俘虜,比白起與項羽殺俘虜還殘忍,白起與項羽的坑殺,最少給這些人有一塊地,能埋下去。

古代戰爭中,有不少戰勝者築京觀,習慣是戰後將敵人頭顱堆積成塔,皇甫嵩在下曲陽用連同張寶屍身在內的十萬黃巾築的京觀是比較有名的一次。這次的京觀和其它京觀不同,皇甫嵩並不是僅用頭顱,他將屠殺的十萬黃巾屍身全部堆積在一起,上麵用土築台展示,占地五十餘畝,這個大京觀保存時間很長,直到民國時因事故倒塌掉,後來百姓取土,逐漸夷為平地。

想著皇甫嵩就是把屍體一具具層疊起來,讓他們自然成為白骨,司馬懿就瘮的慌。

司馬懿見黃琬沒有吭聲,突然想到一個小情節:“築京觀,雖能震懾賊軍,但此行為,卻是萬萬不可,橫屍與地麵,如不及時處理,容易導致瘟疫,對我軍亦是不利……看來當時左中郎皇甫將軍是上火呀,如若喝了鄭君涼茶,斷不會發生此種事情。”

黃琬不吭聲,內心很看不起最後一句。

司馬懿看問到了一些情況,接著就問:“黃叔叔,目前鮑將軍的位置在哪裏?”

黃琬指了指地圖,正是鮦陽這個地方。

司馬懿沒有不再吭聲,黃琬亦不吭聲,他們都在尋思,鮑鴻在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