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現在中常侍正受恩寵,如何除得了這幫閹豎?在座的可有什麼計策?”
蓋勳:“孟德,當年你用五色棒,棒殺蹇碩的叔父,此舉卻和李膺殺張讓之弟一樣,大快人心,讓天下士子揚眉吐氣。”
袁紹:“孟德,中平二年(公元185年),你辭官回家,熟讀各種典籍。今日能否給大夥講講?”
曹操:“本初,當年我在家看孫子兵法,有了一點心得。孫子雲:‘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我認為正,就是從正麵抵擋;奇,就是出奇兵從側翼攻敵不備。要除掉這些宦官,我們要從正奇兩個方麵入手。”
蓋勳:“孟德,你認為的正奇兩個方麵分別是哪兩個方麵。”
曹操:“當今的根本之道,是朝廷,政通人和。當今皇上似有中興之舉,但是中常侍們天天能接近皇上,而我等的忠義之言難以到達。因此我等的正合之策,隻能防禦。我們要保守做人臣的本分,不要太過刺激這幫中常侍。至於奇的方麵我看中常侍之見也不是鐵板一塊。中常侍之間也是矛盾重重。因此要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比如蹇碩與張讓,比如郭勝與張讓。他們之間就不同,因此我們要先亂敵。”
袁紹:“孟德之說甚妙。隻不過這個正該如何,奇又有什麼措施。”
蓋勳:“本初,我看當今大將軍,優柔寡斷,無勇無謀,出身低微,缺少名士輔佐,我看還需要本初借助你的名望,為大將軍多召集一些當世的名士。此舉也壯我方的正合之舉。至於宮中之事,我確知之甚少,不敢多言。”
袁紹:“蓋大人,所言極是,本初定當竭心盡力替大將軍召集當世名士。”
曹操:“伯安,你覺得中常侍之間有什麼矛盾?”曹操突然問起一直沒有說話的劉虞。
劉虞:“眾位大人,我雖然任過太尉,但是對中常侍之間卻知之甚少。孟德,你有何高見,但說無妨?”
曹操:“當今皇上,至今尚未確立太子,想必各位大人都知道其中緣由……”
一片沉默。
袁紹:“儲君之事,非我等私下妄議,隻是閹豎之間對此似乎也意見不合?”
曹操:“正是,我等當利用此事,除掉蹇碩,如今蹇碩雖名為西園軍統帥,實則無法節製我等。隻要讓張讓與蹇碩之間生隙,我等可斷然除之”
袁紹一看說到西園統帥馬上想到了閱兵典禮上漢靈帝似乎特別看重蓋勳,於是說道:“元固,西園閱兵與陛下一番交談,令我等汗顏。陛不因蓋勳直言而怒,反而欣喜接受。此等真乃君臣相知的典範……”
眾人點頭稱是。
袁紹:“我等皆節製於蹇碩,心有不甘,蹇碩一介閹豎,何德何能擔此重任。”
袁紹話還沒有說完,隻聽到淳於瓊插話道:“他娘的,老子還要聽那閹豎的號令。依我看,大夥讓蓋大人當節製西園軍,我們自然拜服。”
劉虞:“此法甚妙,我等當請大將軍,舉薦元固,以衛尉之名節製西園軍。”
曹操搖了搖頭:“劉大人,此言謬矣,當今聖上,對大將軍心有芥蒂,舉薦之事,由驃騎將軍董重最為合適。”
眾人連連點頭稱是。
……
+++++++++++++++++++++++++++++++++++++++++++++++++
蹇碩從漢靈帝處出來,覺得後脊梁越來越冷,如今的形式對他太不利了。自己被重重包圍著,多年在宮中的經曆使他有敏銳的直覺。萬般無奈之下,他想得了自己的宦官同行,這也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蹇碩找到了中常侍趙忠,宋典。
蹇碩:“兩位,我就長話短說,今天閱兵情形,想必兩位大人業已知道。如今,何屠夫兄弟控製朝政,同時又有諸多黨人輔佐,更是如虎添翼。各位知曉,黨人與咱們宦官的爭鬥數十載,雙方一向是勢不兩立的,以前我們把世人打到在地,此番他們卷土重來。現在又有蓋勳暗暗諫陛下誅殺我等,如果不早有謀劃,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
趙忠:“蹇大人,你莫著急,前些日子張溫上表,請求陛下派一個人去當京兆尹。但是皇上忙於閱兵大典,此事壓著,還沒有上表。”
宋典:“蹇大人,我與張溫大人有一些交情,當年我幫他買了一個三公的官職,這個情,他還欠著我的,不如我找張大人,由張大人出麵,舉薦蓋勳為京兆尹,隻要其離開洛陽,不就不會礙事了麼?”
蹇碩:“多謝兩位,那蓋勳之事就有勞兩位了。”
蹇碩告別趙忠與宋典,突然想起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