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漢靈帝的傳聞(1 / 3)

一個月之後,司馬懿總算逮到了一個機會。

司馬懿憑著記憶來到了上次停車的地方。司馬懿鬼鬼祟祟的往門裏看。

畢竟還是小孩身,裏麵的景象看不清,舉頭望去,看就門口橫梁上掛著一塊匾,上書:“鴻都門學”四個大字。司馬懿忍不住好奇。

正在司馬懿在門口呆忘的時候,從門裏出來一個年輕人。他看到司馬懿在眺望。就走過來。

“小公子,你是要找人。”

“不,此乃何處,吾隻是觀之。”

跟司馬懿說話的這個人叫梁鵠。梁鵠,字孟皇,安定烏氏(今甘肅平涼)人,東漢末年至曹魏時期著名的書法家。

梁鵠見這個小孩穿著華麗,一看是個有背景的人,就問道:“小公子,如何稱呼,令尊何人?”

“我叫司馬懿,吾父司馬防,乃現今洛陽令。”

梁鵠臉色微微一變,但看這個小孩挺真誠的。接著他們就聊開了。

從梁鵠口中司馬懿對鴻都門學知道了個大概。

++++++++++++++++++++++++++++++++++++++++++++++++++++++

鴻都門學是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二月,因校址設在洛陽鴻都門而得名。

他的學生皆由州、郡、三公薦舉能為尺牘,辭賦,及工書鳥篆者,經過考試合格方得入學,據說曾招至千人焉。

鴻都門學以尺牘、小說、辭賦、字畫為主要學習內容。

尺牘,是古代書信的名稱,由於當時的書信都刻之簡牘,規格為以尺一寸,所以稱尺牘、尺翰、尺簡、尺牒等,原來是一種實用文體,使用廣泛,有一定書寫格式,包括章、奏、表、駁、書等類,至漢代,尺牘中已有不少精彩散文,所以,學習尺牘,既有實用性,又有文學性。

鴻都門學所學的小說,不同於今天的小說,隻是它的前身,諸如神話傳說、街談巷語、誌怪誌人之作等。

總之,鴻都門學以學習文學、藝術知識為主,不同於以儒學力主的其他官學如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學的太學。

鴻都門學的學生,大多是無身份地主及其子弟,都是士族看不起的鬥筲之人,他們以文藝見長而受靈帝的寵信,出路十分優厚。其中反應最激烈的要屬蔡邕了。

但是靈帝寵信的文學之士,卻受到士族集團的猛烈攻擊,這是因為鴻都門學的創設有著深刻的政治背景。

經過黨錮之禍,士族集團雖然受到很大挫折,但在輿論上卻始終是得勢的。宦官集團卻相反,政治上雖然得手,但由於社會地位低、又得不到知識分子的支持,所以在輿論上一直不占優勢,這使他們深深感到培養自己的知識分子的重要。為了與士族以及他們支持的太學抗衡,宦官決意借助靈帝嗜好文藝,創辦了鴻都門學,以擴充自己的實力,加強控製輿論陣地。

因此,鴻都門學一經創設就遭到士族、儒生們的最激烈反對,可見,鴻都門學是當時政治鬥爭的產物。但是盡管政治上有需要,如果沒有文化教育的內在條件,鴻都門學也是不可能產生的。文學、藝術的發展,是這所文藝專科學院創立的又一重要條件。漢代的散文,辭賦一直被公認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光彩奪目的篇章。書法至漢代也有長足進步,它開始被人們視為一門藝術。漢代的繪畫也很發達,以人物畫力主,朝廷也借繪畫來表彰忠臣義士。總之,文藝的發展,為文藝專門教育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我國古代取士除以儒經為主要依據之外,還有以詩文取士的,表現了重視人的才華的傾向。漢靈帝重用文學之士,正是文學取士的導源,這些都是他對我國古代教育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

++++++++++++++++++++++++++++++++++++++++++++++++++++++++++++++++++++++++

司馬懿淩亂了,在後世的各種小說,影視,以及文章,他所熟知的漢靈帝是一個及其荒誕與低能的皇帝。打死司馬懿也沒有想到漢靈帝居然還是一個文藝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