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葛亮的印象中,蝗蟲就是螞蚱,有句俗話叫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這個說明蝗蟲在秋天前是很能蹦躂的,隻要用全力去抓,全力去消滅蝗蟲就行了。本來這是個不太複雜的問題,如何對應當然也很清楚。
不是在三國的人是無法想象,對付蝗災的方法是如何的光怪離奇,會有如此多的奇奇怪怪的觀念,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這是在漢末,從董仲舒開始,天人感應觀念盛行。這個感應就是瞎感應。
這種感應都是說某個地方出現了好人好事,就不會有災,出現了壞人壞事,就會有災。
《漢書》的《酷吏列傳》就記載,嚴延年是個酷吏,與黃霸在相鄰的兩郡同為太守,但為政大不相同,一個是酷吏,用刑刻急,酷吏行為,行暴政,致天怒人怨,結果招來了蝗蟲。一是寬恕為治,實行仁政。結果大不一樣,行仁政者,境內人瑞年豐,引來了鳳凰……
當朝大儒蔡邕就有“政有苛暴,則虎狼食人;貪利傷民,則蝗蟲損稼”之說。其實大家都知道,政通人和的虎狼也吃人。
也有人說:“今蝗蟲四起,此為國多邪人,朝無忠臣,蟲與民爭食,居位食祿如蟲矣。”
當然也有人說當朝的宦官太壞,所以有蝗災。
當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宦官不太壞的時候,也有蝗災。
總之按照天人感應之說,既然蝗災是由人事引起的,要避免蝗災,自然也應從人身上找問題,最好的辦法是讓當官的清廉、正直、行仁政,愛民。
蝗災出現時,不是去滅蝗,而主要是禱告上天,或自我懺悔,表示出誠意。
諸葛亮的那些鄉裏鄉親,識字的不多,有那麼幾個會識字的,比如諸葛玄,諸葛瑾:一個是不屑去參加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他也認為滅蝗要先自我修煉,他們相信敬鬼神而遠之;一個是要守孝。所以諸葛亮經常代表參加各種祭祀活動也是理所當然。
鄉民參加祭祀也是不得已。
他們相信而當蝗蟲襲來時,如果有個清官能減輕徭役;如果有個清官釋放囚犯;如果本地的父母官能采取節食措施,當然可以減輕蝗災的危害。
但是這個清官沒有,本地的那些土豪沒有做這些。
所以他們祈求,孔子、管子、阿貓阿狗、牛鬼蛇神……
好了,諸葛亮帶來了神諭,天神的旨意。天地君親師,天是排第一位的。
滅蝗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火燒蝗。並不是諸葛亮瞎掰的話。
諸葛亮知道消滅蝗蟲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穿越前他知道明朝有個叫徐光啟的人。徐光啟徐閣老屬於典型的“不務正業”的人,他上了一道蝗蟲防治《除蝗疏》。有專家估計,徐光啟的《除蝗疏》間接地為中國農業創造了兩倍的生產力。不過諸葛亮當時喜歡看的是圍棋的書,對於這個《除蝗疏》的內容倒不是記得很清楚。隻記得上麵好像說到了火。
可是不要低估了勞動人民的創造力,何況關係到自身生計的事情。
夜間鄉民們在田邊挖好了溝,並在溝邊點好了火。
昆蟲有趨光性的特性。比如飛蛾,飛蛾撲火就是這個特性。
成批的蝗蟲飛往溝邊,鄉民成批的撲殺蝗蟲。
有很多小孩還用一根小棍子把螞蚱串起來,放到火中烤。
不少大人也是,因為夜晚的勞作有點無聊。
把蝗蟲烤了,火燒蝗,上天的神諭,他們邊烤,邊吃著烤好了的蝗蟲。神諭隻有說火燒蝗,至於燒好了的蝗怎麼處理並沒有說。
諸葛亮此時的表現更神奇,更具有道骨仙風,鄉民們幹得熱火朝天,他居然去看熱鬧。而且看熱鬧看得那麼的有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