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希臘發行了一張郵票,圖案是由三個棋盤排列而成,這張郵票是為了紀念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發現勾股定理而發行的。郵票中下麵的正方形分成了25個小正方形,上麵兩個正方形,一個分成16個小正方形,另一個分成9個小正方形。每個小正方形麵積都相等。9+16=25,說明上麵兩個正方形的麵積和等於下麵大正方形的麵積。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三個正方形的邊圍成了一個直角三角形,該直角三角形三邊長分別是3,4,5。由32=9,42=16,52=25可知,這個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傳說,有一次畢達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客人們高談闊論,又吃又喝,唯獨畢達哥拉斯獨自一個人望著方磚地發愣。他用棍在地上勾出一個圖形,中間有一個直角三角形ABC,在直角三角形ABC的每條邊上,都有一個正方形。BC2等於正方形BCDE的麵積,正方形BCDE是由兩黑兩白四個三角形組成的。AB2等於正方形ABFG的麵積,它由兩個黑色三角形組成。同樣AC2等於正方形ACHM的麵積,它也由兩個黑色三角形組成。由於白三角形和黑三角形麵積相等,因此有:
DEBC的麵積=ABFG的麵積+ACHM的麵積。
也就是AB2+AC2=BC2。
方磚地的啟示使畢達哥拉斯得到了勾股定理。畢達哥拉斯認為這個定理太重要了,他所以能發現這個重要定理,一定是“神”給予了啟示.於是他下令殺100頭牛祭祀天神,起名為“百牛定理”,也叫做“畢達哥拉斯定理”。
其實這個定理不獨是畢達哥拉斯發現的,下麵介紹兩千多年前我國周代人測日高的方法,你會發現我國最早使用勾股定理。
由於受科學水平的限製,周代人還不知道地球是圓的,認為地麵就是一個大平麵。他們於農曆夏至時在地麵上立一根8尺長的標杆,測量出標杆的影子長度為6尺。又假設把標杆每向南移動500千米,日影就要縮短一寸。由於標杆的影長為6尺,如果我們把標杆連續向南移動60個一千裏(1裏=500米),即6萬裏的話,標杆的影長就縮短為零了,這時標杆就跑到了太陽的正下方。
由△ADE∽△ABC,得:
DEBC=ADAB,
DE=BC×ADAB=8×66=8(萬裏)。
這樣就求出了太陽的高度為8萬裏。
以上求法最早見於我國的《周髀算經》,該書記載了兩千多年前我國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麵的許多重要成就,內容十分豐富。書中除了求出了太陽距地麵的垂直高度為8萬裏,還進一步求出了太陽到A點的距離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