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綠色行動麵麵觀(2)(1 / 2)

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秘書長格特魯德·蒙蓋拉在接受《我們的行星》雜誌社記者采訪時指出,國際社會必須充分認識到,如果不發揮占世界人口近一半的婦女的潛力,人類的任何目標都難以實現。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婦女,“人類的發展必須被賦予權能。如果發展意味著要對全體社會成員擴大機會,那麼婦女長期被排除在這些機會之外,將會整個地扭曲發展的過程”(引自1995年《人類發展報告》)。第三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的《內羅畢戰略》指出:婦女參與發展就是要切實保證婦女和男子一樣,都能平等地參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製定和執行計劃的各種活動。

人們常把地球比作母親,環境就是地道的女性。地為人母、滋生萬物,環境造就了萬物,創造了人類,環境與我們同在。環境給人類以慷慨,正如女性給世界以母愛。正如哥斯達黎加前第一夫人瑪格瑞塔·阿若絲說過:“在環境保護問題上,沒有人比女性更具有道義上的責任感。”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的《行動綱領》指出,“在促進一種環境道德規範,提倡減少資源的使用,反複利用並回收資源以減少浪費和過度的消費等方麵,婦女往往起著領導作用或是帶頭作用,她們會影響對可持續發展消費方麵的決定”。女性與環境有著天然密切的聯係。女性的天性使之對客觀事物有著細致的觀察力。女性所承擔的養育子女繁衍後代的神聖天職,使她們對生命有著特殊的感覺,因此更加深切地關注影響人類健康、危及子孫後代的環境問題。這正是她們發揮獨特作用、參與環境管理和決策的優勢所在。

環境的汙染,女性首先深受其害。20世紀60年代,當整個世界陶醉在工業文明的巨大成就之中時,是一位女性——卡遜最早注意到農藥和化學品對環境的傷害,寫下了《寂靜的春天》一書,喚醒了人們的環境意識,而她自己卻成為環境汙染的受害者,患乳腺癌而過早地離去。

1972年,第一次人類環境大會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多位學者撰寫的報告《隻有一個地球》成為這次大會的理論準備和精神綱領,而這份報告的一位主要作者也是一位女性——英國經濟學家巴巴拉·沃德。她以經濟學家的敏銳和女性的熱忱,傳播著這樣一個被人遺忘太久的常識——人類隻有一個地球。

19年後,又是一位女性——挪威首相布倫特蘭夫人,領導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寫下了具有世紀性影響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她以政治家的遠見關注著人類的未來。

1987年,擁有800萬之眾的世界女童子軍在世界範圍舉辦了環境無害化活動。當年,世界女童子軍聯合會獲得了“全球500佳”的光榮稱號。當代世界正向文明邁進,什麼是文明呢?美國作家愛默生說:“所謂文明是什麼,我的回答就是傑出的女性的力量。”

占世界人口1/10的中國女性,對保護地球環境和人類未來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她們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一支生力軍。

1994年,“六五”世界環境日之際,“首屆中國婦女與環境會議”在北京召開,發表了《中國婦女環境宣言》。該《宣言》指出“中國婦女有理由關注,也有義務推進中國從傳統模式向可持續發展模式的轉變”。

1995年,為迎接聯合國婦女大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於當年2月份在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組織召開了《女性與環境》研討會。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如何發揮女性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女性健康與環境有著特殊的聯係,女性在教育子女、提高家庭成員環境意識、選擇合理的消費方式等方麵更是具有重要作用。在加強立法保護女性權益的同時,應發動和組織女性積極參與各個層次的環境保護工作,采取措施以加強對女性的環境教育,提高其參與能力,創造條件使女性在環境保護運動中充當主力軍,做出更大的貢獻。

風起雲湧的校園環境保護——青年幾乎占世界人口的30%。青年的未來不但需要政治上所創造的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同時也需要一個安寧和諧的自然環境。青年的廣泛參與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得以貫徹和延續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