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弄巧成拙(2 / 3)

<\/p>

\t宋無涯點了點頭,依照自已原先做刑警時掌握的法醫學知識,低著頭在心中盤算起來:以室溫16度至18度計算,人死後屍表溫度大約在10小時之內,會每個小時下降1度。死者是青壯年,降溫速度會略慢,兒童和老年人則稍快;有衣物遮蔽的胸腹部,麵部、腕部等裸露的部位降溫會略快。依照經驗法則,人手所能感知出的最小體溫差異,大約也是1到2度。這就好比一個人發燒到39或40度,其他人伸手摸他的額頭,就能夠明顯感覺到發燙。

<\/p>

\t既然司徒雯能感覺到她爹的臉上有些發涼,這說明司徒儉的死亡時間大致是在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之間。司徒雯發現屍體是在三更時分,也就是晚上十一點。司徒儉走到東廂房這邊,正是二更時分,也就是晚上九點。這說明司徒儉才到東廂房這邊不久,就已經遇害了。

<\/p>

\t宋無涯默默地低頭思索,縣令司徒易已經等得十分不耐煩了。他本來就覺得這個案子鐵證如山,根本沒有重審的必要,隻是耐不住自己侄女的懇求勸說,這才勉強答應。

<\/p>

\t司徒易心中不快,皺著眉頭厲聲催促道:“宋無涯!你問完了沒有?找出憑據了嗎?你素來不學無術,哪裏又會問什麼案了?就憑你這麼問幾句,也能翻得了這如山鐵案?真是可笑,妄想!你若是存心戲耍本官,休怪本官辣手對付你,管保今日你身上剩不下一寸好肉!”

<\/p>

\t“咚!咚!”兩名凶神惡煞的官差使勁地用水火棍磕了磕公堂上的青磚地麵,隻待縣令大人一聲令下,就能立馬當堂將宋無涯打個稀巴爛。

<\/p>

\t宋無涯強忍住司徒易威脅和嘲諷,抓起雙手之間的一道的沉重鐵鏈,十分艱難地向他行了一個別扭的拱手禮,說道:“大人稍安勿燥,此案我已然心中有數,隻要再問一問捕快和仵作就好。”

<\/p>

\t司徒易擺手道:“人已經都在這裏了,你快些問!”

<\/p>

\t“是!”

<\/p>

\t宋無涯轉向縣衙裏負責驗屍的梁仵作,問道:“梁師傅,是你去現場勘驗的屍首吧?能否將你填寫的屍格讓在下過目?”

<\/p>

\t屍格是古時候忤作檢驗屍體時填寫的一種表格,上麵注明了死者的身份基本情況,現場勘查情況以及死者屍表檢驗情況,死亡原因等,類似於現代的現場勘查筆錄和屍體檢驗報告。宋無涯對古代司法史有所涉獵,也就知道有“屍格”這麼一個東西。

<\/p>

\t梁仵作在得知要重審此案後已經準備好了,當即從懷裏摸出兩張紙遞給宋無涯:“這是司徒老爺和婢女小真的屍格,都在這裏了。”

<\/p>

\t宋無涯接過細看,這豎排繁體字不太好認,他連蒙帶猜地認出第一張紙上寫的是:“死者司徒儉,男,頭部一左一右兩處重傷,頭皮發絲間沾有墨跡,屍首旁有一硯台,邊角處有破損。死者顯係他人手持硯台毆斃。”

<\/p>

\t再看第二張屍格:“死者小真,女,口唇青紫,口腔內有破損出血,指甲青紫,下體衣衫淩亂,有明顯房事痕跡,顯係逼奸捂悶而死。”

<\/p>

\t這個時代的刑事勘驗技術顯然不怎麼樣,這一份兒驗屍勘察報告在宋無涯看來就很粗糙,最起碼捂悶而死的最主要特症“眼膜出血”這一點就沒寫。不過,根據屍格中的描述來看,這位五十多歲、看起來經驗豐富的梁仵作對死因及致死凶器所下的結論應該是沒錯的。

<\/p>

\t宋無涯問道:“梁師傅,你是什麼時辰趕到司徒府邸驗的屍?”

<\/p>

\t梁仵作答道:“我接報後立刻就趕了過去,到現場應該是子時前後。”

<\/p>

\t宋無涯又問:“憑你的經驗判斷和在現場的觀察,司徒老爺的死亡時間大約是什麼時候?”

<\/p>

\t梁仵作想了想,答道:“大約是二更時分稍後。”

<\/p>

\t宋無涯點了點頭,這與自己原先的判斷基本吻合。他再轉身詢問一直等候在一旁的包捕快:“包捕頭,根據你在現場的觀察和推斷,我當時是不慎碰落了櫃子頂上放著的花瓶,砸在自己頭上才昏暈了過去的,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