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馬鈴薯在鹽水中為什麼先浮後沉(2 / 2)

下麵是我們對馬鈴薯在鹽水中體積是否發生變化進行研究的過程:

一、設計實驗

1.實驗材料:馬鈴薯一個(切成6份,並編上號)、鹽、水、燒杯、竹筷、量筒100ml。

2.實驗過程:

(1)用量筒分別量出6份馬鈴薯塊放入鹽水前的體積;

(2)配製一杯濃鹽水;

(3)將6份馬鈴薯塊放入濃鹽水中,觀察馬鈴薯在鹽水中的沉浮情況;

(4)讓馬鈴薯塊在鹽水中浸泡1天左右,發現馬鈴薯塊沉入水底後將馬鈴薯塊撈出,擦幹,並分別用量筒量出它們的體積。

二、進行實驗,並將實驗結果填入下表

編號馬鈴薯放入鹽水前的體積(ml)在鹽水中的沉浮情況馬鈴薯放入鹽水中浸泡1天後的體積(ml)在鹽水中的浮沉情況16↑4↓24↑2.7↓37↑5↓42↑1.5↓55↑3.5↓61.5↑1↓

三、分析並得出結論

因為馬鈴薯在鹽水中的體積減小,所以沉入了水底。

“馬鈴薯體積減小,可是重量也減輕了,這不是相互抵消了嗎?為什麼馬鈴薯還是下沉呢?”正當我們以為研究出了結果而暗暗高興時,蘇霞同學提出了質問。是啊,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百思不得其解時,李老師提醒了我們:“同學們仔細分析一下實驗一和實驗二中的數據,一定會從中找到答案的。”於是,我們對實驗一和實驗二中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馬鈴薯在鹽水中的重量隻減少了約五分之一,而體積卻少了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馬鈴薯在鹽水中體積減少得多而重量減少得少,相對來說馬鈴薯的重量就增加了,所以馬鈴薯在鹽水中就會慢慢下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肯定都是鹽水作的怪。我們聯想到平時工廠加工榨菜時的現象,當新鮮的榨菜放到鹽水裏醃製時,榨菜就變鹹了;吃的時候總要把榨菜切開放到清水中泡一泡,鹹榨菜就變淡了,這個現象讓我們作出推測並展開新的實驗:

一、設計實驗

1.實驗材料:燒杯、少量清水、鐵架台、石棉網、酒精燈、火柴、前一實驗用過的馬鈴薯塊。

2.實驗過程:

(1)將前一實驗用過的馬鈴薯塊切碎放入盛有少量清水的燒杯中浸泡1天左右;

(2)將馬鈴薯取出,用酒精燈對燒杯裏的水進行加熱,使水蒸發完。

二、實驗結果

燒杯裏的水蒸發完了後,燒杯底部出現了少量鹽的結晶。

燒杯底部出現了少量鹽的結晶是從哪兒來的?

由此,我們產生了一個新問題——

經過分析討論,我們得出結論:馬鈴薯浸泡在濃鹽水中時,鹽水跑到了馬鈴薯裏麵,使體積變小,而且重量也變輕,隻是變輕的程度沒有體積變小的程度大,所以馬鈴薯變重沉到了鹽水裏;再把馬鈴薯浸泡在清水中時,馬鈴薯中的鹽又跑到清水中,所以把水蒸發後,鹽就結了出來。

這就是我們的研究,朋友,你明白了馬鈴薯在鹽水中先浮後沉的道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