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的分類與分布認識藍藻

藍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藍綠藻藍細菌;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麵有膠質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類生物中,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一種。藍藻是單細胞生物,沒有細胞核,但細胞中央含有核物質,通常呈顆粒狀或網狀,染色質和色素均勻地分布在細胞質中。該核物質沒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稱其為原核(或擬核)。在藍藻中,還有一種環狀DNA——質粒,在基因工程中擔當了運載體的作用。和細菌一樣,藍藻屬於原核生物。它和具原核的細菌等一起,單立為原核生物界。所有的藍藻都含有一種特殊的藍色色素,藍藻就因此得名。但是藍藻也不全是藍色的,不同的藍藻含有一些不同的色素,有的含葉綠素,有的含有藍藻葉黃素,有的含有胡蘿卜素,有的含有藍藻藻藍素,也有的含有藍藻藻紅素。紅海就是由於水中含有大量藻紅素的藍藻,使海水呈現出紅色。

藍藻藍藻的分類與科屬

藍藻包括藍球藻、顫藻和念珠藻。

藍藻屬藍藻門,分為兩綱:色球藻綱和藻殖段綱。色球藻綱藻體為單細胞體或群體;藻殖段綱藻體為絲狀體,有藻殖段。藍藻大約出現在距今33~35億年前,已知藍藻約2000種,中國已有記錄的約900種。它的分布十分廣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數(約75%)為淡水產,少數為海產;有些藍藻可生活在60~85℃的溫泉中;有些種類和菌、苔蘚、蕨類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還可穿入鈣質岩石或介殼中(如穿鈣藻類)或土壤深層中(如土壤藍藻)。

藍球藻

藍球藻呈細胞球形、半球形。一般由2、4、8、16或更多細胞(很少超過64或128個細胞)所組成的群體,單個的較少見。每個細胞內含有均勻的或做不規則運動的小顆粒體。假空泡或有或無。細胞的色素區的色彩白灰色以至淡藍綠色、藍綠色、橄欖綠色、橙黃或藍紫色等。每個細胞外都被有質地均勻、具有層理的個體衣鞘,借此與群體中的各細胞相互分開;群體的膠質衣鞘較厚,均勻或有層理,堅固或因含多量水分而柔弱透明。細胞分裂麵有三個。在群體中的有些細胞,有時兩細胞的相貼靠處大多平直呈現棱角,因此細胞往往呈半球形。常見的種類有湖沼色球藻、束縛色球藻、小形色球藻和微小色球藻。

藍球藻細胞切麵念珠藻

念珠藻是藍藻門的一目。藻體為多細胞的絲狀體,單一或多數藻絲在公共的膠質被中。藻絲單列,細胞為球形、橢圓形、圓柱形、腰鼓形等,同大,或從基部至梢端逐漸變細;藻絲平直,彎曲或規則地卷曲、旋繞;絲狀體無分枝或具各式樣的偽分枝;具膠鞘,鞘內有一至多條藻絲。依屬種的不同,其膠鞘為透明無色或有顏色,均質或有層理,膠狀或堅韌;藻絲大多數具異形胞,為球形,長球形或錐形,位於藻絲的基部(基生)、在營養細胞之間(間生)、或在藻絲的兩端(端生);偽分枝發生的位置往往和異形胞有關。有許多屬具厚壁孢子,基生或間生,有時(例如念珠藻屬)在整個藻絲上除異形胞外,其全部的營養細胞都可發育成厚壁孢子。有許多屬產生段殖體進行繁殖。

念珠藻本目下分5科:念珠藻科、微毛藻科、膠須藻科、偽枝藻科和顫藻科。

亦有將顫藻科另列為顫藻目的,因為它缺異形胞和厚壁孢子,體製上與其他幾科有明顯差異。

本目藍藻有的可做食用,如發菜、葛仙米、螺旋藻等;有許多能固氮,可作為生物肥源,如魚腥藻、單歧藻等。有一些種類是引起水體水華的主要種類,有重要的生態意義。

色球藻

色球藻是藍藻門的一目。原植體為單細胞或群體。群體為球狀、平板狀、立方體狀、不定型團塊狀,或形成假絲狀;自由浮沉或附著於基質上。多數屬種的細胞無頂部和基部的分化;細胞為球形、橢圓形、長圓形、柱形、梨形等;細胞壁分內外兩部分,內層含有纖維素,密貼於原生質體外,外層為果膠質,無色而透明,或呈黃、棕、紅等色,均質或呈明顯的層理。群體中的細胞被包埋在公共的膠被中,由此組成一定形狀或不定型群體。繁殖方法為細胞分裂或群體斷裂,分裂麵有1個、2個和3個的區別。

色球藻色球藻現有35個屬,250種。絕大多數為淡水產。分布極廣,在各種生境中都能生存;水生的屬種多數營浮遊生活,或附著於水體中的物體上;亞氣生及氣生的屬種,多數聚集成各式團塊狀,黏附在各種基質如石塊、牆壁、樹幹、蘚類以及比較大型的其他藻類植物體或其膠質分泌物上。有三個科:色球藻科、石囊藻科和藍柄藻科。色球藻細胞類群示意圖色球藻科種類多,分布廣,最常見的有色球藻屬、粘球藻屬、粘杆藻屬、束球藻屬、腔球藻屬、平裂藻屬、隱球藻屬、隱杆藻屬等,星球藻屬為中國特有屬,分布於西南、華南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