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高覺將程源拉到一邊,小聲的說道:“你們史家有沒有秦翰林修建水庫,封印邪神的詳細資料?我想看一看,這個案子還有很多的疑點。”
<\/p>
\t程源看了高覺一眼,這才說道:“秦翰林曾經寫過一些筆記,他死後被他的兒子整理,被我們史家學者收藏了。不過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的時候,皇帝下令讓所有藏書家進獻藏書,這本書被收去之後,散失了一部分,這本書我可以替你找來看看。”
<\/p>
\t高覺連忙讓程源去拿書,程源笑著說道:“這都什麼年代了,這些古籍都被我們史家研究者上傳到網絡數據庫了,隻要登錄我的賬戶就能下載。”
<\/p>
\t說完程源在筆記本電腦上操作了一下,很快高覺就看到一本古書的掃描版。
<\/p>
\t簡莘也湊到高覺身邊,一起看著這本古書,這是秦翰林從讀書時代到做官時代的日記,基本上隔一段時間就會寫一點,主要記載的也是他人生經曆的大事件。
<\/p>
\t他兒子在整理筆記的時候,還附上了一些秦翰林在京為官時期的家書,這也是後人整理前人筆記時候經常做的事情,將家書和筆記收集在一起,能夠更好的反映先人的思想,忠實記錄他的一生。
<\/p>
\t這位秦翰林在京城為官的時候,也經常給家中的子侄寫信,基本上都是勸學或者教育子女做人道理的書信,這是長輩給後輩寫信的主要內容,大名鼎鼎的《曾國藩家書》,大部分也是這些內容。
<\/p>
\t而這本筆記最後流傳下來的部分,也都是秦翰林的家書部分,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修纂《四庫全書》是比擬焚書坑儒的全國性文化災難,清廷假借修書的名義,搜羅天下藏書,將其中不利於清廷統治的內容全部刪去。
<\/p>
\t更加坑爹的是,明代的幾次修書,比如《永樂大典》之類的百科全書,修了之後皇帝都會刊印天下,賜給學界的宗師或者文武大臣,甚至普通貴族和地主,在舉國同慶的日子裏,也會收到賜書。
<\/p>
\t也就說明代修書是為了更好的推廣書,到了《四庫全書》反而好了,清廷將這本百科全書鎖在故宮裏,隻有皇子皇孫才能看到,普通人根本不能看這本書。
<\/p>
\t最後這本書放在圓明園中,被八國聯軍一把火燒個精光,甚至連個副本都沒有。
<\/p>
\t秦翰林的筆記還能有家書部分留下來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簡莘一目十行的搜索,看到一封家書指著說道:
<\/p>
\t“你看這個,這是秦翰林找到治理月亮灣的方法,爭取了皇帝的支持,準備回家修建水庫之前的信件。”
<\/p>
\t高覺翻開這段內容,開始閱讀起來,秦翰林介紹了一下近況,說自己得到皇帝的恩準,回家修建水庫,他讓兒子們注意村裏的動靜,阻止村裏的淫祀活動。
<\/p>
\t所謂的淫祀,就是官方禁止的祭祀活動,也就是俗話說的邪教活動,一個念頭爬上高覺的心頭,他連忙向後看過,在後麵的信件中果然印證了他的想法,原來整件事一開始就錯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