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t石崇是西晉時期的大富豪,他曾經和貴戚晉武帝的舅父王愷鬥富,史書上記載,王愷飯後用糖水洗鍋,石崇便用蠟燭當柴燒;王愷做了四十裏的紫絲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裏的錦步障;王愷用赤石脂塗牆壁,石崇便用花椒。
<\/p>
\t晉武帝暗中幫助王愷,賜了他一棵二尺來高的珊瑚樹,枝條繁茂,樹幹四處延伸,世上很少有與他相當的。
<\/p>
\t王愷把這棵珊瑚樹拿來給石崇看,石崇看後,用鐵製的如意擊打珊瑚樹,隨手敲下去,珊瑚樹立刻碎了。王愷之後感到很惋惜,又認為石崇是嫉妒自己的寶物,石崇說:“這不值得發怒,我現在就賠給你。”
<\/p>
\t於是命令手下的人把家裏的珊瑚樹全部拿出來,這些珊瑚樹的高度有三尺四尺,樹幹枝條舉世無雙而且光耀奪目,像王愷那樣的就更多了。王愷看了,露出失意的樣子,拂袖離去。
<\/p>
\t石崇五十二歲時,趙王司馬倫叛亂把持了朝政,司馬倫的黨羽孫秀為了圖謀石崇的家財,誣陷他謀反,被夷滅了三族。但事後孫秀查抄石崇的家產,除了家宅田地奴仆外,並沒有找到其他財寶,包括那些三尺四尺的珊瑚寶樹,一樣都沒有找到。他的財寶的下落也成了曆史上一件懸案,沒想到石崇竟然是迷真道的信徒,難道他的財寶真的都捐給迷真道了嗎?
<\/p>
\t燕返教授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我組織好了人手,在線索的指引下來到了鄴城遠郊的深山裏,我們在山裏整整挖了半個月,在一處山穀裏挖到了一塊晉代牆磚,這塊牆磚上麵殘存著一些金箔,當時整個隊伍的人都沸騰了,大家都認為找到了石崇的寶藏。”
<\/p>
\t“野外作業半個月,原本隊伍士氣很低落了,這塊牆磚讓大家都振奮起來,當時的我也確信找到了石崇的寶藏,因為隻有石崇才有能力在牆磚上都裹上金箔,我們迅速在挖掘點旁紮營,連夜開始了挖掘工作。”
<\/p>
\t燕返教授露出了奇怪的表情,半是懊悔半是不甘的說道:“我們很快挖出了更多的牆磚,上麵或多或少都殘存著一些金箔碎片,根據我的研究,這些牆磚應當是迷真道‘誕佛大殿’的外牆,我們當時想的是連這座大殿的外牆上都貼滿了金箔,大殿內的神像和法器不是要由純金打造的嗎?所有人都像發了瘋一樣的挖掘著,我也連著幾天都沒睡覺,不停的尋找大殿位置。”
<\/p>
\t沒想到這具麵具背後還有這麼多故事,高覺想到:“燕返教授真的挖出石崇的寶藏了嗎?不對,要是他挖出了石崇的寶藏,當時肯定上了頭版頭條了。”果然燕返教授歎了一口氣,說道:“沒想到這座大殿並沒有帶來寶藏,反而給考古隊帶來了災禍。”
<\/p>
\t高覺和簡莘看著燕返教授,他又翻開相冊,隻見是一支考古隊的合影,所有成員都穿著墨綠色的工作服,燕返教授坐在最中間,周圍是二十幾個拿著鐵鍬等工具的年輕人,照片的背景是一處挖掘現場,一座深坑裏已經隱約看到人工建築的痕跡,看樣子就是‘誕佛大殿’的現場了。
<\/p>
\t燕返教授露出些痛苦表情,繼續說道:“等到挖掘了一周,我才發現,原來這座大殿是一座地宮,地麵上的部分隻是一塊生祭用的大石頭,神像和祭器都在地宮裏,我們又花費了好幾天的時間,找到了地宮的入口。”
<\/p>
\t燕返教授的聲音有點顫抖,他喝了一口水說道:“最先下去的是我的一名得力助手,徐少白,他是我的副教授,剛剛三十五歲,年富力強的小夥子,他帶領兩名隊員進了地宮。當時地宮入口已經晾了三天了,我們也測試過,裏麵沒有有毒氣體。”
<\/p>
\t簡莘向高覺解釋道:“‘晾’是我們考古界的說法,新發現的地下遺跡都要先晾一段時間才能進入,這樣可以確保裏麵有足夠的氧氣,並把有毒氣體都排出去。”
<\/p>
\t燕返教授接著說道:“他們三人都配了對講機,身上也都栓了安全繩,我親自在入口處指揮,本以為萬無一失的行動卻出了意外!”
<\/p>
\t燕返教授露出痛苦的表情,他說道:“他們下去沒多久,對講機就沒了聲音,我開始以為是地下信號不好,他們三人也都沒有拉安全繩,所以我也沒有在意,隻是在入口處靜靜的等著,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半天時間,就在我準備再派人下去的時候,恐怖的事情發生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