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一口鮮花餅,兩曲鬼童謠(3 / 3)

<\/p>

\t他話裏的意思,莫不是已經砍了那妖僧,棄了【大德世典黑光太刀】,妖刀村正放下之後,卻沒能成佛,反倒成了半死不活的惡鬼。

<\/p>

\t蘇綾接著吹:“在下實乃凶惡之人,去了地府,也沒人願意收留在下,地獄滾過一圈,見人都在用刑具殘害自己。三岔口的鬼頭槐前,有條白龍,它要在下往東去。在下便跟著大魚一路遊了過來。”

<\/p>

\t“一路魂光忽隱忽現,快要消散時,成了一尾野貓。在下隻覺可惜,若是一頭猛虎人熊,倒也…不用為了兄弟戒酒。”

<\/p>

\t話中之意,直指一刀齋。

<\/p>

\t一刀齋此刻卻一直在裝瘋賣傻,他顯然是見過貓婆婆的,既然二哥是他生生腰斬,不可能認不出這貓妖。

<\/p>

\t“你胸有大誌…何不?”一刀齋說了一半,他這是要慫恿蘇綾造反啊…

<\/p>

\t天都塵埃落定,四方喜迎王師,大和雖算不上國泰民安,好不容易過了戰國亂世,誰願意再起戰事?

<\/p>

\t這時候說出一句“你很有想法,要不當一方大名?”的話來,實在太蠢。

<\/p>

\t一刀齋落寞的想道…

<\/p>

\t若沒了戰爭,要劍有何用?

<\/p>

\t“童子切?”蘇綾趕緊轉移了話題,她突然覺得一刀齋非常奇怪,和忠明那樣奇怪。

<\/p>

\t或者說,這副本裏的每一個NPC,都像是有著一段難以用語言描述的複雜故事…

<\/p>

\t“你認得它?”一刀齋答道:“它是好劍。”

<\/p>

\t“國綱之名,誰人不知?”蘇綾也知道打出童子切的工匠,正是日本傳有天下五劍的著名工匠作品。

<\/p>

\t“砍了天邪鬼一隻手的刀,在下當然曉得。”蘇綾準備說另一個故事。

<\/p>

\t另一個一刀齋都熟知的故事。

<\/p>

\t

<\/p>

\t“傳戰國,狼煙四起,瀛洲仙島,同如今的天都一樣,饑民生養的多,餓死的孩子數不勝數,父母不忍心見孩子受苦,便將他們送進山裏,孩子不懂事,隻曉得要出去玩兒,於是歡喜得不得了,男孩唱著歌,女孩兒哭鬧著,男人背著六角眼籠,裝著孩子上了山。”

<\/p>

\t“殺光了,用一口大鍋煮掉,吃完拍拍肚皮,男人唱著歌,女人流著淚下山。”

<\/p>

\t“後來,山上多了吃人的大妖怪,雖然是孩童模樣,那怨氣與妖力能一拳打碎山嶽,喜歡吃人。”

<\/p>

\t不知不覺,千緒聽得蘇綾所言,開始在蘇綾懷裏嚎哭。

<\/p>

\t“看來…你是真的想要與我為敵?”

<\/p>

\t一刀齋左手按著刀,他斜眼望著遠方的山川,鹽川以北,一束火光衝天而起,就像是雲彩上麵的神宮香火。

<\/p>

\t那是忠明鍛刀的爐火。

<\/p>

\t“還有一首童謠,它叫籠中鳥。”

<\/p>

\t蘇綾的話,徹徹底底刺痛了一刀齋的心。

<\/p>

\t籠中鳥本是一首闡述母親喪子之痛的童謠,但其中有兩句卻有意無意的指向了一刀齋。

<\/p>

\t蘇綾緩緩念道:“鶴與龜,都齊齊摔倒。”

<\/p>

\t這一句,正是在說本該長壽之物,半途夭折的意思。

<\/p>

\t言下之意,話裏的惡意如帶毒的鋼針,紮在一刀齋的心上。

<\/p>

\t“可惜…現在的你,還不能讓我魂歸黃泉。”

<\/p>

\t一刀齋靜坐。

<\/p>

\t蘇綾與他對視。

<\/p>

\t如第一眼瞧見忠明渾身帶著殺氣那般。

<\/p>

\t兩人之間,正做著氣勢上的決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