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再理順一下本書這七章之間的關係,以利於讀者能夠從縱向方麵有效把握該書的脈絡及主旨,從橫向方麵有效把握該書在論述“消除打工”方麵所揭示的內涵與涉及的領域,以及如何理解縱向與橫向論述中的關係,以期得到更加全麵的理解與掌握,在把握人生方向上多獲得一些教益。
第一章,涉及了打工者的心態與心態分析,它是通過現象進而詮釋出其本質以及他的心態:“他為什麼這麼做?”第二章,論述了打工者的定位與定位分析,它是通過心態來挖掘心態背後的東西,那就是對自身的定位。第三章,論述了打工的本質:“他為什麼這麼定位?它的目的是什麼?”這就是他打工的本質,也可以說是他打工的信念。這前三章我們是通過從表象到真相的層層剖析,讓大家能夠從最為常見、最為淺顯易懂的形式入手,撥開層層迷霧,看清迷霧背後的真相,進而到了第四章消除打工仔,你我都是合作夥伴。真相就是沒有人是打工的,所有的人的真實身份都是合作夥伴,還告訴你一點,包括現在的你我他實際上我們都是合作夥伴。所以本章的內容是整本書的核心,它就是要幫助你理清你的夢想:你的工作是什麼?你的合作關係是什麼?這不在事情上,而在人上。它首先讓你幫助你自己了解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解你怎麼樣做自己?怎麼樣去做人?怎麼樣去做事?
當我們理清了這一切之後,當你通過第四章的學習,充分地了解了自己的本質之後,我們就開始在這個基礎上,把你的角色進行調整,進行轉變,也就是第五章角色轉變的得與失。通過從打工者到合作夥伴這個角色的轉變,你固然失去了一些,但是你也得到了一些。因為人生不可能應有盡有。它隻能是有所缺失,關鍵是你“得到”的是什麼?為什麼要重點強調角色轉變的得與失?因為我們的目的就在於一個“得”字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目的,失去的是什麼?任何事情的評判標準都可以通過得與失來評判,這是中性的。因為我們首要的出發點就是我要得到什麼,這是所有一切的出發點,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再考慮我們會失去什麼。當你的角色進行了成功的轉變之後,再讓你了解合作的真諦:你就是合作夥伴。
合作夥伴是你的一個身份,但是在你這身份背後,你要所從事的就是合作。那麼你要從事哪方麵的合作?你要從事哪種程度的合作?這就是第六章我告訴你的。在第六章我還向你提出了你合作到了哪種程度?你是為了什麼而合作?當在這一章你基本上獲得了自己的答案後,你就看到了我們的第七章,就是剛才我所講的,在合作的道路上,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這是需要你先渡過短期的磨煉,還要通過中期合作過程中矛盾的化解和長期實踐的磨合,最後達到永久的合作夥伴關係。如果說,第一章是現象,第二章第三章是挖掘本質,第四章充分地了解自己,第五章就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進行調整,第六章則告訴你怎麼做?第七章就給你指出一條方向。總而言之,你就是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在你剛剛奔向征程而對於方向和目標還存在迷茫的時候,我給你的方向盤轉了一個彎,讓你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就是對本書的一種高度概括和形象比喻,也是我對各位讀者的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