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靈活說話 以不變應萬變(1)(1 / 2)

該出口時再出口

俗話說:“是非皆因多開口,禍福隻因強出頭。”這就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說話時一定要把握分寸,要根據不同的人物說不同的話,不能盲目地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而要沉著、冷靜,把問題考慮全麵之後再開口說話,否則很容易傷了和氣甚至於會鬧出難堪的醜劇,因此要時刻牢記“該出口時再出口”的經驗教訓。

言多必失

俗話說:“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還有一位哲人曾經說過:“話說得太多總會說出蠢話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牢記這些至理名言。這就是說我們在說話時要有針對性,不能盲目地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說話最忌諱的就是不假思索,口無遮攔的壞習慣。講究說話的藝術對於迅速有效地傳遞信息,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以及提高為人處世的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假如貪圖一時痛快而無所顧忌地說了不應該說的話,隻會使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甚至會造成無法收拾的局麵。

在我們日常的為人處世當中,如果有些即使不說也不會對我們產生負麵影響的話,那你最好就不要去說,更不要唇槍舌劍或信口開河。因為說得好了不一定就能獲得讚賞,而說話不好還會招來是非,如果你不想給自己惹禍上身,那麼就請你一定要記住:“是非皆因多開口。”

一天,某化工廠的幾位年輕的領導幹部去村裏慰問一位退休的老工人,見麵以後雙方都很激動,其中一位幹部高興地問道:“您老身子骨真夠硬朗的,今年高壽啊?”

老工人笑著回答:“80啦。”

“80啦?人生七十古來稀,那您是廠裏最長壽的了吧?”

“哪裏,哪裏,我們廠老趙活到了90呢!”

“那您也算得上是長壽將軍了啊。”

“不過,老趙去年歸天了。”

“那這回該輪到您老人家了吧。”

談話興致正濃的老工人聽到這句話,麵部立刻晴轉陰,轉身離開。此次談話的問題就出在“那這回該輪到您老人家了吧”這句話上。請大家想一想:假如你是這位老工人,你此時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前麵老人家剛剛說完“歸天”的事,他們接下去就說了個“輪到您”,這怎麼會不讓老人產生誤會呢?如果這幾位同誌能控製自己的話語或是改變一下後麵這句問話的方式,那麼這次談話將會“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在日常生活中如此,在一些國家領導人物進行政治談判時,更要講究說話的藝術,不能自己把話都說絕了,一定要給別人留有說話的餘地。

1956年的一天,蘇美最高領導人要舉行一次正式談判。蘇聯領袖赫魯曉夫自認為比艾森豪威爾更勝一籌,結果卻使他始料未及,鬧出了不少的笑話。

在談判過程中,無論赫魯曉夫提出什麼樣的問題,艾森豪威爾都表現得極為遲鈍,顯得很愚昧,每次回答問題時總是先看看他的國務卿杜勒斯,等杜勒斯給他遞過條子後他才慢條斯理地回答。因此,赫魯曉夫認為艾森豪威爾智力比較低下,而認為自己作為蘇聯領袖,當然任何都難不倒他,無須借助別人的幫助。於是赫魯曉夫感到異常的興奮,當眾就諷刺艾森豪威爾說:“美國最高領袖換人了嗎?現在是艾森豪威爾還是杜勒斯?”

從表麵上看,赫魯曉夫顯得非常機敏、博學,常常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而艾森豪威爾卻顯得遲鈍、猶豫,缺乏領導氣概。但事實上卻正好相反,艾森豪威爾的表現為自己贏得了戰勝對手的時機。

通過這個事例我們不難看出,艾森豪威爾在談判中的智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既能及時獲得助手的忠告,同時又為自己贏得了充分的思考時間,避免急中出錯。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同樣也要像艾森豪威爾一樣,沉著、冷靜,把問題考慮全麵之後再開口說話。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句話常常被人們看成是貶義的,甚至有些人把它當成是一句罵人的話,用來批評那些在處世過程中世故圓滑的“老油條”。

要懂得處世的學問,需要你放棄以往的成見,重新理解這句話。“見人說人話”就是要求你懂得跟人進行溝通,“見鬼說鬼話”就是要會跟“鬼”進行溝通,也就是說你在和對方進行交談時,要盡量選用對方所熟悉的語言,所關心的話題,否則,你自己講得再好再生動,也無異於“對牛彈琴”。

比方說,跟台灣人進行交談,最好用閩南語;跟廣東人談話,最好用粵語;跟客家人談話,最好要用客家話;跟你的同鄉談話,最好用你自己家鄉的語言;跟有孩子的女性進行談話,你最好說一說有關孩子教育以及柴米油鹽醬醋茶之類的家庭話題;跟貿易公司人員說話,可以談一談生意上的問題;跟教師談話,你要說一些關於教育之類的話題等等。總之,談話時最好投其所好,隻有這樣你才會在社交中有的放矢,做到遊刃有餘,成為一名社交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