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了信用卡使用說明後,小王知道使用信用卡可以先消費後還款,並且有免息還款期、最低還款額等各種優惠待遇,即使透支後長期不還,透支的各種費用也隻有萬分之五。於是他放開了刷卡消費,用信用卡買衣服,買鞋子,買筆記本電腦,買新手機,沒過多久,透支額度就用完了。
因為花錢的地方太多,小王打算到年底發了年終獎再全部償還透支款,可是剛過了半年,銀行的催款通知書就像雪花一樣一張接一張地寄到了他的手裏,需要繳納的還款數額越來越大,小王坐不住了,決定自己算一下。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自己信用卡透支的年利息和滯納金占透支額度的20%,也就是說他要為此多交3000多元!小王趕緊還清信用卡裏所有的款項,並注銷了自己的信用卡,雖然收入不菲,他也不敢再使用信用卡了。
花了明天的錢,就會導致明天的錢不夠花,身上總是緊巴巴的,長此下去,怎麼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呢?這是一個消費的社會,不買東西是難以想象的,而且要想拒絕商品的誘惑也是很難的,但是如果控製不住自己的消費欲望,你就永遠是一個窮光蛋,錢永遠不夠花。成熟的男人應該學會管理自己的金錢,對自己的金錢做合理的規劃,應該對自己辛苦賺來的每一分錢負責,不能讓消費控製了你。本來購物消費的主動權在我們自己手裏,可是如果你花明天的錢,就會成為消費的奴隸。
但是錢揣在兜裏,心裏難免發癢,不花出去很多人會覺得難受。那就把其中一部分存起來吧。儲蓄的錢可以應急,可以為以後的生活做準備。其餘部分的錢也要有計劃地花,要想想在生活中哪些錢必須花,哪些錢可花可不花,必須花的錢不要含糊,可花可不花的錢就不花。
金錢是生活的基礎,如果對自己的錢不重視,那就等於是不重視自己,不重視生活。一個想要生活蒸蒸日上的人,首先應做到合理利用自己的每一分錢,量入為出,不透支,不花明天的錢。
理財是對自己財產的經營,22歲以後的男人要用理財的方法管理自己的金錢,合理規劃自己的金錢,把錢拿去投資,用錢生錢,比起大手大腳地消費要好的多,因為理財能讓你變得更有錢,而消費隻能讓你越來越沒錢。消費一分錢,你就少了一分錢,而拿一分錢去理財,你最後可能收益一元錢。
22UP成長宣言
消費會讓你花明天的錢,而理財會讓你明天有錢花,孰優孰劣,傻子都看得出來。因此,要改變“今天花明天的錢”的不良習慣,就要選擇理財。選擇理財,學會理財,你就不會入不敷出,你就能做到生財有道。
做一個讓錢生錢的投資者
在美國,投資理財是人們必須要學會的本領之一。人們常說的“錢生錢容易”在美國的體現就是進行合理投資的致富。
對於大多數美國家庭來講,用餘錢進行長、短期的合理規劃就是投資。對於那些沒有受過金融專業培訓的普通老百姓而言,長期投資中的“72法則”就是一條黃金法則。黃金法則說,一筆錢能夠在72除以年回報率的百分數內的年數內翻一番,即用一筆錢能掙來等值的另一筆錢。舉個例子,如果你投資了2萬元,而投資回報率為9%,那在大約8年後你的2萬元就變成4萬元了。這就是讓錢生錢。
而中國人長久以來都有這樣的觀念,那就是掙了錢要盡量省下來,存起來。為此還鬧過很多笑話,就是有的人把金幣或者銀元埋在地裏,結果最後找不到了,還有的人把紙幣藏起來,最後被老鼠給咬碎了。理財投資絕不能一味地省錢、存錢和積累資本,更重要的是拿錢去投資,拿錢生錢,才是賺錢之道。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以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在短短的30年內,選擇巴菲特,你的投資就能翻11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