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4月1日,五百年才出的一個精靈般的你與這個世界永遠地告別了,令萬千寵愛你的人心碎、心痛。
時光如梭,歲月如箭。猶記得為你舉辦的逝世十周年紀念,盛大、恢弘,你離去這麼久,卻依舊令大家牽腸掛肚。
不能親自去香港,是一種無須言明的遺憾。但江蘇衛視4月1日將轉播3月31日香港紅磡演唱會盛況的消息,令人振奮。吃過晚飯,我於當晚10時準時打開電視機,看到演出盛況的那一幕,對你的懷念之情,一觸即發。舞台燈光璀璨,奇絢瑰麗,舞美、音響效果各方麵均屬精心準備,明星個個神采奕奕,隻可惜,奇幻絢麗的舞台上,不再有你。隻有那舞台四周的大型投影上,輪番播放你曾在不同時代的絕代風姿。
我看到程蝶衣、寧采臣、顧家明、阿飛……並肩整齊地出現,都是你,卻都不是你。
你隻有一個,全世界隻有一個張國榮。
人們可以穿上十二少的行頭,扮程蝶衣的妝,但那錦緞華服、濃墨重彩之下,卻都不是你。
想必我,是眾多榮迷、後榮迷中最沒有資格來寫你的——是在紀念你離世十周年的日子,才遇上了你,了解了你,為你著迷。
陳太說,“這是最後一次為Leslie辦紀念演唱會”。
最後一次,我差一點就要錯過你。
我篤信,這是上天有意的安排。然而我慶幸,這最後一次盛大的紀念活動中,最終沒有錯過你。
寫這本書是在四月中旬,所有關於你的紀念活動都在一一落幕。時間,就像你做人生最後一個抉擇時所說的,“它不等人”。所以你在那天,一去不回頭。
如今,我也麵臨一樣的抉擇,很欣慰,最終還是寫了你。
近一年的時間提筆、落筆,我也許不夠了解你從藝二十六年的全情綻放,不夠了解你埋藏內心的苦楚與願景,但我篤定,關於了解你的這有限的一些,絕對是用心書寫。
而所有這些文字,除卻紀念你,還為紀念我這個而立之年瘋狂癡迷你的自己。
你曾在演唱會上多次告白,希望大家不要太善忘。希望都能記住你。
我想回你,“自別紅塵多孤寂,十周年來初識憶,Leslie,你永在我心裏。”
沈念
路已難辨,舊居都改建,但那懷念,開枝散葉蔓延;物會磨滅,事不可改變,逝去年代,清晰往事可見。
——林夕《擺渡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