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白胡子師傅特別翻外(1 / 2)

這一邊,離開沈家的陳少白跟著師傅上山學武,雖說是學武,陳少白在師傅的帶領下,也是小小年紀走南闖北,看到了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見到的風景。雖然離開了沈家,但沈家潛移默化影響了陳少白的性格,陳少白像他的名字一樣,是個性格寬厚豁達的男子。每一年在各地看到好玩兒的風景,陳少白都會想給林儒風和沈花錦帶一份,也同樣會想起鼓勵幫助自己的沈家主母沈璧君,在本質上,陳少白是個念舊的人,也是個會感恩的人。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是什麼人就會遇見什麼樣的人,大概沈花錦也料想不到,自己當年的一撞,就撞到了一段人生裏麵苦苦的糾纏,和其妙的境遇。

小小的陳少白本是跟隨師傅在山上習武,某一天,為老不尊的師傅摸著自己的大胡子,笑著騙陳少白說,需要下山去學習武藝必須要下山去有力才能成大器,就帶著陳少白下山了。後來陳少白想了一想,在下山那幾年,完全沒有在山上練的武藝紮實,在山下不管是隨遇而安睡樹林,還是住得好一點睡客棧,完全不象在山上,可以按時去按照時間來練功課,比如紮馬步或者練劍。在山下,空間也不夠,隻能趁著人們還沒醒的時候去空地練武,晚上也要睡得很晚,才可以等到夜深人靜去練武。等到陳少白再大一點,才理解了師傅的良苦用心。如果一直在山上的話,陳少白會和這個俗世脫節,沒辦法在適應在山下的生活,並且在山下的這幾年,陳少白晚睡早起,更多時間用來體味生活,鍛煉武藝,反而比山上的時間來得事半功倍,武藝突飛猛進的同時,睡覺時間短,陳少白比其他人到了更多的東西。

如果一直都是乖巧的聽話的孩子,也不太好。雖然陳少白少時是個混跡市井的小叫花子,後來生活的穩定,教書先生各種純良的故事,也讓陳少白趨於成長為一個資質普通的小男孩。教授出沈家主母沈璧君這樣掛名徒弟的師傅,想必也是老頑童一個。在山上的幾年,陳少白每日努力習武讀書,就盼著將來下山之後可以回到沈府去實現保護沈花錦和林儒風的願望。

師傅叫什麼,怎麼稱呼,是哪個門派,師傅一直都沒告訴陳少白。在跟隨師傅的幾年裏,師傅一直都在試圖改造陳少白過於嚴謹的性格。師傅說得最多的是,陳少白跟隨的是逍遙派,師傅他就是逍遙門門主,逍遙門不是江湖上專門用迷藥逍遙散去采花的大盜,逍遙的目的是能遵從自己的心,去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讓自己痛快,這就是門規,和逍遙門的尊師重道的點。心智比一般孩子要成熟一些的陳少白聽懂了師傅的潛台詞,那就是,做人不要一板一眼,容易招人厭煩,隻有八麵玲瓏,才能皆大歡喜。

為了考驗陳少白這個小少年這幾年在山上沒有呆傻,白胡子師傅決定帶著陳少白重走江湖,來曆練一番。接到師傅手信的沈家夫人沈璧君把信紙揉成一團,恨不得直接扔到垃圾筐子裏去。"什麼叫,親親徒兒,為師要帶著你的小師弟來修行,但所行需要的盤纏在路上被偷,希望君君小徒兒贈送一些,以示對師們的尊重和同門的情誼"。沈璧君叫來沈花錦和林儒風,"花花,儒風,現在有個任務交給你們,過幾天娘親的師傅要經過京城,你們的少白哥哥也會同行,你們可以去見麵,一起愉快的玩耍幾天,如果你們能說服娘親的師傅多呆幾天,那就是最好的啦,這樣就可以和小小白一起多聚一下,當然啦,還可以把師傅請到家裏,這樣你們不用跑來跑去,更方便些"。誘拐完孩子們去跑腿,沈家主母沈璧君提筆給師傅回了一封信,"自認為看透江湖的師傅,您的話越來越敷衍了,盤纏被偷,怎麼我贈送的錢財要送到您那座鳥都不下蛋的山上去,別說山上遇見小偷啦,這個謊言在我跟隨您的第四年,您說過五次,您的意思是過些日子會到京城來看看,也好,把我們的小小白教成什麼樣子,您也一直都不說,我們翹首以盼想看到小少年成長後的樣子,至於和您一樣頑皮的花花,當然是在我的精心調教下,成長為一代名門閨秀,誰要讓自己的寶貝女兒去跟一個瘋癲的老頭子去上山習武啦,一代女魔頭可不是這麼練成的"。寫完信,讓小廝送出去,沈家主母沈璧君開始緊張的籌備師傅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