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梅竹馬(1 / 3)

天啟帝建中三年三月,弱柳扶風,春寒撲麵。江南的天氣正是東邊日出西邊雪,天氣乍冷還暖的時節。初融的冬雪給大地覆上了一層滋潤的水色,春草頂著柔軟的泥土綠油油的冒了尖兒,猛吸一口氣到嗓子眼兒,都覺得空氣是甜絲絲的。

在這大好春光裏,遠遠的就能聽見從昌西路左巷沈府裏傳來的一陣不和諧的吆喝聲:“沈花錦,你林娘娘還在休息,不要過去鬧啦,而且林小弟還不會翻身,你過去隻會煩人好不好,過來,娘給你換身幹淨衣裳,我們在一起過去。今天讓廚房熬了豬腳湯,等下食盒裝好帶過去給林娘娘補身體。沈花錦,沈花錦你站住,不要在跑啦,快過來。等會兒日頭落了,天氣就冷了,你著涼流鼻水我可不管你。”

碎碎念了這一大通話的是沈府的當家主母,沈璧君。雖然一氣嗬成念了沈花錦這麼長一段話,並且小跑著追趕沈花錦,沈家主母沈璧君卻依然麵不改色,氣不大喘,而且居然還能保持著淑女的樣子,提著裙子,邁著小碎步的往沈花錦的方向追。沈家主母沈璧君在心裏碎碎念:“要不是這春裝的裙子為了好看,裙擺裁的有點窄,沈花錦這小皮娃早都被我逮到了。”

名喚沈花錦的小女娃身穿淺紅色小襖,小腳上一雙翻毛鹿皮小靴子沾滿了雪水融化出泥巴,轉過身用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著娘親,賊賊的偷笑,也不說話,小身子一扭,翻轉身,就這麼咚咚咚直直跑出家門,往昌西路右巷跑了。

還在碎碎念的沈家主母沈璧君在沈花錦小女娃後麵緊跟著出來。也不知道是小女娃跑的太快,還是春裝真是那麼窄,假扮深閨文靜女子的沈家主母沈璧君步伐慢下來,沈花錦這小女娃都跑到了昌西路路口,眼看著右拐就要進了昌西路右巷,沈家主母在奶媽的陪伴下,才走到牌匾上寫著沈府的沈家大院門前的台階上。

“說到這昌西巷,可是不一般”。啪嚓一聲,把醒木一拍,台下困的“三步一點頭”的茶客頓時精神抖擻,抬起迷蒙地的臉瞪著台上的說書先生。“要說天啟帝,也是一個翻天覆地地覆天翻的長故事。”口吐白沫的說書老先生剛把台下的人給嚇醒,新故事就又給茶客說困了。一個圓溜溜大眼睛,臉龐也圓溜溜的小乞丐蹲在台下,對說書先生問:“老頭,剛才不是要講這昌西路嘞,怎麼又轉回去講天啟帝啦。講皇朝的故事小心掉腦袋,昌西路到底有什麼傳說,快來說與我們聽嘞。”

但觀那被喊老頭的說書先生,他卻也不惱,笑眯眯摸著自己的銀灰長胡子對小乞丐道:“小孩兒,莫急莫急,你且想想,你聽過的哪個朝代的故事不是又長又囉嗦,隻有把這大背景講清楚了,才能把故事順著講明白呐。今兒看你長的討喜,老夫就把天啟帝的故事放在後麵說,先講昌西路的故事咯。”

“要說這江南的建築啊,一般都是低調古樸的風格,水墨畫般的青磚白瓦,一派的淡雅。一橫是一橫,一豎是一豎的布局方式,整體看來,整齊劃一,四四方方。這昌西路的建築卻與一般的建築大大不同,從整條昌西路看,昌西路是個丁字形的走向。昌西路往左轉是昌西左巷,右轉是昌西右巷。自古就有左武右文這樣的傳統,武尊文卑,偏偏到了這昌西巷就反了。沈家幾代都是出了名的大學士,家學淵博。這一任的沈家大家長官拜尚書,是朝廷重臣,而沈花錦的父親呢,也是現今的儒雅學士,在禮部任職。掌管編纂各藩屬、外國貢使的資料以及翻譯等事宜。而昌西右巷的林家那也是相當了不得。林家可是當朝天啟帝的武將之首。一文一武比鄰而居,倒也搭配。要說這兩家的府邸,從外觀上來,不能說粗獷高大,但說來也奇怪,明明建築磚瓦沒什麼不同,就那麼往沈、林兩家的門口一站,那撲麵而來的氣勢,就會讓人肅然起立。”說書先生滿意的撚撚胡子,喝了口茶,滋滋有味的搖搖扇子,滿意的瞄了一眼台下聽的來勁兒的茶客,慢悠悠繼續往下講。“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家風開明,沈家出了沈花錦這麼個淘氣的小女娃,完全不像閨門裏的大家小姐,聽聞沈花錦三歲的時候就爬樹掏鳥蛋啦,是個調皮搗蛋的小女娃。”說到八卦,除了說書先生拋出了一塊磚,看台下麵的群眾們也交頭接耳的傳遞著類似東家大娘和西家大嬸為了搶奪一個好閨女當兒媳而賴在許媒婆家裏不走這種的流言。畢竟,生活嘛,誰家飯桌上沒點別人家的故事來咀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