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張之洞手上的錢越來越多,但是他並沒有把這些錢用到個人享受上。在兩廣任期內,他始終重視廉政建設,甚至還親自在衙門後院裏種菜,以便節省開銷。當張之洞離開兩廣時,他給繼任者留下了250多萬兩銀子。

張之洞不僅能理財,也善於處理地方治安問題。兩廣地區多山地又沿海,朝廷的重心又在北方,因而當地海盜陸匪層出不窮。張之洞在兩廣任期內,加大了對匪患的治理力度。張之洞打擊匪患的手段非常嚴厲,就連馮子材都被他派去剿匪,而凡是被抓到的匪徒,一經查證犯過重大罪行,直接就地正法,一時間,張之洞成了兩廣地區眾多匪徒的噩夢。張之洞所剿的匪中,不僅有害人性命、奪人錢財的強盜,還有不少反抗滿清統治的人民起義。不過,不管是什麼性質,在張之洞看來,隻要不聽朝廷號令,那就該一律剿除。這一點再一次體現了張之洞對於朝廷的忠誠。

對於匪患,張之洞並沒有簡單地抓人殺人,他在剿匪的同時,還注意思考匪患產生的根本原因。官逼民反,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在清朝末年,苛捐雜稅繁重,百姓往往無法維持生計,隻能鋌而走險,張之洞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張之洞一邊剿匪,一邊廢除一些雜稅,還興辦教育,希望能夠教化當地民眾。正是通過標本兼治,張之洞在維護地方治安方麵,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清代隸屬廣東。張之洞在廣東任期內,也對海南島進行了開發。黎族是海南島的土著民族,清政府的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導致黎族百姓和清政府關係緊張。張之洞到任後,一方麵武力鎮壓黎族人民的反抗,另一方麵調整民族政策,安撫黎族百姓,以期實現當地的穩定。同時,張之洞還努力發展海南島的經濟,在政策、稅收方麵給予支持,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張之洞還在海南島興辦學校,發展教育,甚至還在科舉考試時為海南的學子留出專門的名額,以鼓勵他們進學。

廣東是出國華僑最多的省份,尤其是中國被迫向西方開放以後,華人出國就更普遍了。然而,因為清政府的腐朽軟弱,出國華僑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他們在國外往往從事著最辛苦的勞動,拿著最少的報酬。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而在此之前,華人為美國的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1865年到1869年4年間,有14000多名華工參與修建連接美國東西海岸的太平洋鐵路,而在西段全長近1100公裏的太平洋鐵路上,有95%的工作是在華工加入築路大軍的4年中完成的。《排華法案》將驅逐華人合法化,許多為美國的發展做出過貢獻的華人成了美國人攻擊的對象。張之洞得知此事後,當即向朝廷提出,希望中國的外交部門能夠和美國交涉,保護華人利益。另外,他還告知美國在華代表,廣東境內也有美國人,如果美國當局繼續迫害在美華人,那麼,廣東方麵將采取類似的手段對待在廣東的美國人。然而,畢竟在廣東的美國人數量太少,張之洞的威脅毫無用處,清政府害怕得罪美國,也不支持張之洞的做法。直到1943年,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緣故,美國才廢除了《排華法案》。而在2012年6月,美國眾議院全票表決通過,美國正式以立法形式就1882年通過的《排華法案》道歉,美國華人曆史揭開新篇章。美國華人取得這些成果,無疑與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有重大關係,而在貧弱的清末,任憑張之洞有何等非凡的才華,他也無法做到這樣的事。

在兩廣總督的任上,張之洞除了處理日常政務外,他的工作重心是辦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