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始皇帝(2 / 2)

曆史上上演過多少兔死狗烹的慘淡事跡,天子秦統卻“一反常態”,將“人屠”白起冊封為大秦王朝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一個異姓王——西涼王,領涼司並三州。

而當初曾彈劾過他的那些死諫文官,也依然被予以重用。

天子秦統先後分封過四個諸侯王,除卻西涼王白起和南王秦莫圖,四弟秦祈封北海王,領青州,五弟秦佑封蜀王,領益州。

從所轄州就可以看出,天子對秦莫圖的偏愛,以及對“人屠”白起的器重。

在位四年間,秦統讓世人見識到一個熟稔帶兵打仗的統帥,也可以成為治國有道的治世能君。

天子秦統勤政得可怕,每日勤門聽政,不落早朝。除卻休息,幾乎整日埋頭於阿房宮的宣啟殿龍案上處理政事,奏章批折從不交予司禮監,都是親自覽閱批注。

皇後衛莊見秦統每日如此,十分心疼,時常在旁勸言“龍體為重”。

每次秦統聽後都會微笑著搖頭,說一句“父王將社稷交予朕,不敢怠慢”。

見無法勸阻天子,衛莊隻好每日親自叮囑尚膳監,把關膳食清單,光每餐涉及的菜品就達二十!

進膳前銀針把關有無毒,再由專人“嚐膳”後,皇後衛莊仍會親自品嚐,待詢問過菜品營養後,才可由“院子家”將食盒擺上膳桌。

秦統曾戲言每餐所花時日費用,用在國事,定可國泰民安。

民間百姓對這個勤政的天子也多有歌功頌德,最為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就是出自北方儒學大家,當下“稷下學宮”的祭酒,荀孟公。

戎馬可定社稷,

下筆立保太平,

秉燭不問後宮,

穿衣隻為百姓。

為君之道有七道,立誌、決策、權術、治紀、知天地和識時務先不說,就這理政一道,秦統可以說是千古明君中的典範。

這一日,秦統像往常一樣於宣啟殿批注各地方奏章,頭一次喚來司禮監秉筆太監趙構從旁梳理,這還是皇後衛莊嫌棄他“榻上無力”換來的無奈之舉。

約莫是有些累了,秦統終於離開奏折堆積如山的禦案,起身踱步在流金泛彩的宣啟殿內。

負責隨侍皇上的司禮監掌印大太監高長祿低頭在側已經有兩個時辰。自從得知那個驚人消息之後,因“喜著錦服,精如狡狐”而得名“錦狐”的當朝太監之首高長祿,心裏便一直忐忑。

秦統在處理國事之時,除了皇後衛莊,旁人打擾不得,除非是真正要事,否則定會引來龍顏大怒。

高長祿對於這件算是要事又略顯荒謬的消息,拿捏的不是十分肯定,所以沒有一開始就驚擾天子。

作為內宮近侍太監,有很多事情是要拿捏準確再去說才算最好。

生性謹慎而又擅於揣摩心性的高長祿在當今天子身邊服侍了也有小二十年,從沒出過紕漏,也懂得什麼事應當什麼時候上稟。這些年卻唯獨對一個人的事情拿捏不準,也存了私心,很少在陛下麵前提及。

似乎想通了一件縈繞心頭的惱人事情,秦統停下略顯沉重的腳步,負手立於禦案一側,仰頭會心一笑,對殿內站立一旁的高長祿說道:“老師,再過幾天就是莫圖的及冠之日了,此事你去打理,就在太和殿舉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