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發一年前,美國軟件巨頭甲骨文公司CEO拉裏·埃裏森承諾向哈佛大學捐款1.15億美元,用來成立埃裏森世界衛生研究院,致力於全球政府衛生保健問題的研究。2004年10月埃裏森因為這個後來並沒兌現的諾言獲得了《福布斯》全球十大慈善家第三名的美名。
我們姑且不去討論埃裏森取消捐款的真正原因,單就他向哈佛大學許下巨額捐款的承諾後卻又取消一事來說,難免讓世人認為他有沽名釣譽之嫌。他許下承諾太大了,所以才引來世界各國媒體的關注,倘若他隻是承諾一筆相對較小的捐贈,他能輕易實現,也許就不會有今天這樣一場鬧劇。
事實證明,在博弈中,威脅與承諾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適度而定。
在我國古代宋仁宗時期,宰相富弼和大名府留守賈昌朝互相看不順眼。有一年,富弼負責在京朝北麵開渠,賈昌朝為了陷害他,私下與內侍武繼隆勾結,買通了兩個司天官說在北方開渠對皇帝身體不好。這兩個司天官按照商量好的主意寫奏折給皇上。很快奏折被送到宰相文彥博手上,文彥博看完之後覺得不妥,於是召這兩個司天官到跟前,威脅他們說:“你們的職責是觀察氣候變化,怎麼敢幹預朝政?這是滅九族的大罪。”這兩個司天官嚇得立馬跪地求饒,文彥博接著說:“你們兩個蠢貨,這次饒了你們,膽敢再犯必不輕饒。”過了不久,皇上下詔讓司天官去勘測水渠的方位,文彥博就派這兩個司天官去了,這兩個人在整個過程都十分合作。
在文彥博和司天官的博弈中,文彥博選擇了威脅策略,並且不是威脅殺了他們,這就使得司天官更加相信這種威脅,最終為文彥博服務了。威脅可以對博弈對手產生一定的壓力,促使對方與自己合作,隻是威脅必須適度。
你也許認為隻有威脅非常大的時候,才會嚇住博弈對手。但是很多時候威脅大到不切實際的時候往往失去可信度,這時候威脅就是無效的。曾經有位博弈論教授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上課的時候他對學生說,“你們下了課每人給我100美元,不然我就立刻死在你們麵前。”學生們聽了哈哈大笑,學生們都認為這是教授在開玩笑。教授的威脅之所以變成笑話,就是因為這個威脅太過了,根本不能讓人相信。
同樣的,承諾也必須以適度為原則,既要達到滿足對方要求的目的,又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在戀愛之中,男生為了得到女孩的愛,在追求的時候往往會許下很多誓言,諸如“我會愛你一生一世”、“我永遠不會背叛你”之類的話,不諳博弈智慧的女孩往往會信以為真,一頭栽進愛情裏無法脫身。結果沒多久,男孩又對別的女孩說了同樣的諾言,女孩不理解對方為何說話不算數,於是選擇報複男孩,到他的公司大鬧一場讓他名譽掃地。本來美好的愛情,結果變成一場鬧劇。
事實上,具有博弈智慧的女孩一聽便知這些承諾是假的,是不可信的。如果可以在開始的時候就理性地對待,甄別一下男孩的承諾的真假,那麼就不會有後來的痛苦。而男孩的錯誤就在於,他的承諾並不在自己可以做到的範圍內,就像一首歌詞寫得:“許下的承諾就是欠下的債”。既然他承諾了愛對方又背叛了對方,就隻能承受名譽掃地的博弈結局。
博弈啟示錄
甲骨文公司CEO之所以最終取消了對哈佛大學1.15億美元的捐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承諾太大了。博弈中,做任何承諾與威脅都要遵循適度原則。要知道,太大會失去可信度,太小會毫無作用。
采用無條件回應法則
閻雲翔,1954年生,1971年奔赴黑龍江雙城勞動,1986年獲得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終身教授。從流浪漢變成哈佛大學博士,閻雲翔的成長經曆比小說還要傳奇。
1977年中國恢複高考製度,當時的閻雲翔隻有小學五年級水平,可是為了走出農村,改變命運,他決定破釜沉舟。整整6個月,他沒有下地勞動,這意味著他第二年整整一年沒有糧食吃。不下地幹活在當時的農村是絕不被允許的,閻雲翔的舉動讓生產隊隊長非常生氣,他嚇唬閻雲翔說:“你可以不幹活,但是秋後你將一錢糧食也分不到。”隊長本以為閻雲翔會被嚇住,但是閻雲翔卻答應了。隊長覺得他簡直瘋了,於是再也不理他。最後他考上了北京大學中文係。
在閻雲翔的經曆裏,我們可以看到破釜沉舟的力量。在博弈論中,自斷退路看似使自己陷入孤立狀態,但是因為沒有後路可退,往往更能激發人的潛能,最終扭轉博弈的局麵。這就是無條件回應法則。閻雲翔在與隊長的博弈中,他采用無條件回應法則,為自己贏得了充分的複習時間,激發了自己的潛能,從而成功地考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