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識博弈:跟著哈佛人了解博弈(2)(2 / 2)

雖然覺得荒唐,但是大多數人都開始寫觀察心得和結論。隻有一位學生因為那塊蓋布而大動肝火,和教授吵了起來,結果,那位學生沒有通過考試。

在這場教授和學生的博弈中,那位放棄考試的學子因為不理智而采取針鋒相對的博弈策略,結果沒有通過考試。而大多數哈佛學子卻能夠理智地分析自己所麵臨的情況,進而選擇正確的策略,從而順利通過考試,獲取勝利。一場平凡至極的考試就是一次博弈,擁有博弈智慧的人才能在這場沒有硝煙戰爭中獲勝。

哈佛大學作為全世界學生夢寐以求的學府,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博弈戰場。博弈不僅存在於哈佛學子之間,也存在於哈佛大學與哈佛學子之間。哈佛大學不僅在錄取哈佛學子時非常嚴格,連考核標準也極其嚴格,在哈佛大學,學子們成功拿到畢業證不是易事。各種嚴格的標準是哈佛大學給哈佛學子出的難題。在這場博弈中,學子們選擇的應對策略是努力達到要求,在對方的“為難”中成就自己。當然,哈佛大學也通過這種“為難”對方的博弈成就了學校的百年聲望。

作為社會縮影的哈佛是如此,社會更是如此。我們在社會中生活,隨時隨地要麵臨各種博弈,博弈的“戰爭”貫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我們人生的各個階段。

孩子上學就是個典型。從孩子開始接受教育起,家長們就開始為孩子尋找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家長們往往不惜一切代價送孩子上高質量的幼兒園,進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去名校讀大學。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優質幼兒園的孩子升入優質小學的概率更高,優質小學與優質中學、優質高中、名牌大學掛鉤,而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更容易擁有好工作,獲得高工資。可以說,家長自孩子上幼兒園到上大學的十幾年的時間裏,都在不斷地做選擇,在進行著教育博弈。

此外,博弈“戰爭”還存在於學習的細節中。就以高考填報誌願為例,不是我們想上哪所學校就填哪所學校,我們還要考慮其他很多方麵的因素。比如為了避免“高分上低校”,並且確保能夠被錄取,我們就要揣測各學校的報考人數,推斷競爭的激烈程度……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進行的博弈。

工作中更是處處存在著博弈“戰爭”。比如作為企業領導人,他會考慮怎樣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效益,怎樣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怎樣戰勝對手等。他在采取任何行動之前,都會考慮許多,比如他在決定是否將自己的產品降價以及降價多少時,他會考慮降價是否能夠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這種購買欲能夠使購買量增加多少,其他同類產品的廠家是否也會降價……他在與消費者、同行業、相關行業、市場進行著博弈。

博弈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博弈者是否足夠理性。一個理性的人在博弈的時候,會運用自己的理性思維以自己獲得最大利益為原則,采取最有利於自己的對策。從理論角度來說,這個對策就可以將利益最大化。比如你夢想到哈佛讀計算機專業,但是哈佛競爭激烈因而成功率很低,你的條件更適合申請麻省理工或者斯坦福大學。那麼,你完全可以放棄哈佛,這才是屬於你的最優策略。當然,很多時候你的最優策略對他人來說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而當你的感性思維控製了你的行為的時候,博弈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比如你懷疑你的戀人移情別戀了,你痛恨他用情不專,於是一氣之下將他打傷,你因此觸犯了法律。這時你不僅失去戀人,還自毀了前途。這個博弈結果就是最差勁的。在人際博弈的過程中,感性思維常常等同於狹隘無知,而理性思維則更有利於發揮智慧,讓自己在博弈之中占據有利位置。

在人際交往中,正確地運用博弈論就可以創造交際的新局麵。因此,無論何種情況,你的選擇一定要合情合理。所謂“合理”,即是符合理性思維,能夠獲得最大利益;所謂“合情”,即是符合社會基本道德,心地善良、心胸開闊、寬容謙和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欣賞,做事也更容易成功。要做事先做人。人際博弈論告訴我們,倘若希望人際交往能夠向著健康良好的方向發展,就必須采取非對抗方式。

看,社會中到處都是博弈的影子,社會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深諳博弈智慧的人才能在其中如魚得水。

博弈啟示錄

社會是個體博弈和集體博弈合力的結果,在社會博弈過程中,人們往往嚴厲打擊與社會整體利益相悖的個人利益、小團體利益,諸如擾亂社會治安、私自開礦挖山以及黑惡勢力等。要知道,維護了社會的整體利益,才能保障個人利益的實現。

生活中每時每刻都發生著形形色色的博弈。將博弈論中的精髓拿來為我所用,爭取獲得每一次競爭和選擇的勝利,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無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