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轉變思維,造就多姿的生活(3)(1 / 2)

經過這件事,吉姆受到很大震動,他終於發現,原來自己一直錯過了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與家人的親密關係。醒悟後的他終於決定去補救這種父子關係。於是他找自己的上司史蒂芬商議,提出他的解決方案,他說:“以工作素質來評價我的能力,而不是以我逗留在辦公室的時間作為表現的準則。”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有趣、好玩的事,值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去研究,而工作隻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也有許多很美好的感情需要我們去用心經營,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工作而失去生活,失去自己。

從很重要的意義上說,工作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追求完美人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需求,而如果隻一味追求事業上的成功,而忽視家庭,為工作失去生活,則就失去了工作的初衷。因此需要你轉換思維,謹記: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我們在做好工作的同時,更別忘了去追求幸福的生活。

除此之外,在思維裏無論怎樣將工作與生活嚴格區分,你都要知道工作與生活是“不離不棄的”、“難舍難分的”。這時,需要你做的不再是區分工作與生活,而是在思維中確認何時、何地是工作重要還是生活重要。比如工作閑暇時間就留意一下生活,生活輕鬆時就關注一下工作,這樣就能夠很好地做到工作與生活兼顧,哪一方麵也不會拖累哪一方麵,而且還有助於提升效率。一切事情都並不複雜,隻需你轉換自己的思維,僅此而已。

丘吉爾曾這樣闡述工作與生活的關係:“要想擁有真正的幸福與平安,一個人至少應有兩三種興趣愛好,而且一定是真正的興趣愛好。直到年老時才開始提起”我對某事感興趣“就無絲毫的意義了,此類嚐試除了加重精神上的負擔外,別無他用。一個人可以從那些與日常工作無關的某些領域中獲取淵博的知識,但是,這樣幾乎不能使他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益處或放鬆。由著自己的性子做事並無益處,你應當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從廣義上來講,人類可以分為三類:疲勞而死的人、憂鬱而死的人和煩惱而死的人。對於那些體力勞動者而言,曆時一周的辛苦勞作後,在周六下午為他們提供踢足球或打棒球的機會則毫無意義而言。而對於那些機關政要、專業人士或者商界精英而言,他們已被一些棘手的事務勞煩了整整六天,到了周末,還要他們為瑣事勞神,依然無絲毫意義可言。”

“抑或可以如是說,理智、勤奮又有用的人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人,工作和生活樂趣有著嚴格的界限;第二類人,工作和生活樂趣合二為一,互相兼容。當然,有一大部分人是屬於第一類人的。他們可以獲得相應的酬勞。經曆辦公室或工廠裏的長時間的工作後,他們得到的不僅僅是賴以生存的金錢,還有一種對生活樂趣的強烈渴求,即使是最簡單、最樸實的娛樂方式。而第二類人則堪稱是命運的寵兒了。他們的生活輕鬆自然、愉悅和諧。對於這類人而言,工作時間從來不顯多,每一天對於他們而言都是假期;可是,當正常的假期到來時,他們卻感覺自己正在傾心投入的休假被強行中斷了,並會因此而抱怨。”

“當然了,仍有一些東西對於這兩類人而言都十分必要,那就是改變一下角度,變換一種氛圍,努力地去完成一件別的事情。其實,那些把工作當作生活樂趣的人,需要每隔一段時間以一種合理的方式把工作從他們的大腦中驅逐出去。”

如果你思考生活

請思考你的生活,生活的情況能夠很好地反映一個人的工作狀況,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及效率。當生活為工作所累的時候,生活也會變得一籌莫展。

但要注意生活的樂趣隻能從今日的生活中去尋找。千萬不要為了下個月、下一年的打算而輕視眼前的一切,也不要踐踏今日腳下的玫瑰花,更不要因為幻想而拋棄原本可以享受的所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