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南蠻相互對應的北方,宋朝的都城,京都,皇宮深處。
雙眉緊鎖的黃衛此時正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能夠將宋朝盡可能的變得強大起來?
這真的是一個問題,甚至是現在的首要問題。黃衛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改革,也就是變法,不管是近代還是古代,凡是有著大的進步都是經過了一次變法的事宜。秦朝就是因為商鞅的變法成功才可以強盛,甚至最終滅掉東方的六國。
黃衛對於現在的許多東西都是看不慣的,比如說是官員的選拔上麵,大部分都是靠的世襲登上的官位,隻有很少的人是靠著推舉的方法做官。此時的製度就像是漢朝時候的察舉製度,但是,官場的黑暗也使得真正察舉上來的人均是靠著財物獲得察舉的名額,真正的有才能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但是,即使官場製度是黃衛最為痛恨的,他也是動不得,改不得,最起碼現在是不可以改變。現在朝中之人依舊是有異心之人存在,這樣有關國家根基的事情,即使是忠於皇帝的人也是會有反對,更不要說那些完全的觸碰到他們利益的存在。
軍士的製度,也是需要進步的,且不說軍隊內部將領世襲製度存在。單說是那些兵痞和那些掛著士兵的名號吃空餉的官宦子弟們,就是大宋國最大的軍費開銷。這件事情,歸根結底也是兩者的完全碰撞,世俗豪族也是不會輕易的同意這項製度的改變,所以這件事也是難題。
既然是沒有辦法解決掉軍隊內部的製度問題,黃衛也是開始想要從科技方麵影響一下軍隊。對於軍隊來講,除了士兵,最重要的就是兵器了。從來沒有當過兵的的黃衛,自然不會是對武器的種類有所了解,現在這樣的社會,即使是黃衛想要建造槍支和大炮也是不可能的。
黃衛倒是也有著一個想法,現在宋朝軍隊裏麵的士兵都是使用銅質的刀戈之類。黃衛思考,是不是可以用鐵來獲得更加銳利的兵器,這樣的行為就相當於將兵器的質量完全的提升。兵器的提高,可以使宋朝的軍隊在應對未來的戰爭中處於碾壓的地位。
記下了這些,黃衛突然也是想起了火藥,即使是自己並不知道火藥的具體製作方法,但是,一硝二磺三木炭的口訣可是深入人心的。黃衛想,自己隻要是將這些主要的告訴下麵的人,還是相信熟練的師傅可以解決掉這些技術上的難題的。
民以食為天,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尤其是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國家,糧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宋國雖然是土地遼闊,良田眾多,相比之下竟也是人口數量較少。這樣雖然是田畝眾多,但是基本上也是靠天吃飯,從不灌溉,也不施肥,蟲咬鳥吃……基本上等到秋天收割的時候也不會有什麼收獲。倒也不是百姓們都懶,而是百姓的頭腦裏麵完全沒有這個意識,這一點其實是十分的可怕的。
這樣的東西一定是要從根上解決,從百姓的思想開始影響。也就是首先要“啟民智”,黃衛覺得這件事也是現在自己可以做的唯一一件事了。
對於“啟民智”來講,辦學校是最有效,也是最簡單的辦法。中國古代國家都是辦有太學,各個州郡都是辦有州學、縣學等,雖然是讀書人少的可憐,但是這些機構卻是真的存在過。
創建學校,可以說是衡量一個國家的重要標準。對於百姓來講,什麼時候他們才會想到是去學習,去讀書?有一句話不是說得好“衣食足然後知榮辱”!最起碼是百姓有的吃,有的穿,吃飽穿暖才會想到去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想要去讀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