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至今的研究並未確定某種健康的生活模式,但是在存著與各類不斷出現的疾病相關聯的家庭相互作用的某些模式。例如,患有潰瘍結腸的人常常在社交活動中受到限製,他們傾向於避免與該家庭以外的人交往,即使在他們自己的家庭內,也保持著最低限度的接觸。但是,一旦在有人提及到這位結腸炎患者的時候,極大的緊張氣氛便出現了,家庭成員就像踩蛋殼一樣等待著接受他人的指責。

當家庭網絡沒有積極有效地相互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方式不能提供一種感情支持時,家庭關係就麵臨著是否能繼續維持下去的危機,對許多家庭來講,這種危機將可能導致離婚、分居、感情疏遠、遺棄和疾病。一項研究發現,當夫婦一方病倒時、健康的另一方幾乎60%也處於嚴重的精神緊張狀態,以至引起他們相繼病倒。

家庭危機是對一個家庭的存在能力的考驗。在家庭裏,某人生病住院,孩子或父母一方死亡,或者出現長期分居的情況,危機都有可能產生。道德敗壞是另一種危機。酒精中毒的恥辱,犯罪,違法,玩忽職守,吸毒成性和生活不嚴肅,長期失業或是突然一貧如洗,這些都能使家庭承受應激。

其他的危機可能來自家庭人員的擴充和變化,一個新生兒被接納入家庭,一位親戚搬了進來,或是繼父、繼母結婚。每一件事都是一次檢驗家庭適應能力的危機。

最後一種危機含有某種綜合性因素。這種危機一般伴隨著遺棄、離婚、私生子、判徒刑、違法、逃亡或自殺行凶等情況。

如果家庭企圖從普通的家庭變化以及這些特殊危機中解脫出來的話,那麼在它們的適應性方麵就必須賦有靈活性和創造性。決定各個家庭如何交流思想的準則必然是有意義的。當家庭準則是刻板而使人感到壓抑時,那危機的苦惱就具有破壞性。於是,家庭個別成員開始得病,離婚或丟棄子女,精神失常,負責家庭生計者無法順利工作,孩子無法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甚至發生死亡。

追求成熟的個性

現今工商界中,做一個隨波逐流的人,要比依照自己的鼓聲節奏前進的人要容易得多。要做到無論何時都能夠把握住自我,不管大家現在都做些什麼,也不管目前正好流行什麼,是需要相當的自信與獨立的。

勞夫·瓦多·愛默生在他一篇談自信的文章中曾經寫道:“要成為一名頂天立地男子漢,就必須不隨波逐流。”當你在攀登頂峰時,你是站在某個“機構”的最上頭;它可能是某個部門、某家工廠、某間公司、或者某個代理商。愛默生同時指出一件事,那就是每個商界人士必需認識到的:“一個機構就是一個人加長的影子。”

當然,許多人通常都會需要也很歡迎別人在他需要的時候伸出的援手。在你攀登頂峰的路上,你不要拒絕別人的幫助,但要記住,長遠來看,你依然是自己那艘船的船長,掌舵的是你,而這艘船是駛向你要去的地方——你必須是發號施令的人。畢竟,你未必喜歡他人的目的地。你絕對不能隨著他人的節拍起舞。同樣的,因為你未必喜歡他人那種音樂。牢記:“付錢給風琴手的人才有資格點歌。”你必須信任你的直覺,感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當初哥倫布的船上船員都力促他返航,但他不為所動,繼續他的航程。你必須學著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它與自信非常相似,但不全然相同;它與狂熱也相近,而狂熱正是獨立自主的持續動力。

在你一路攀向頂峰時,很多時候當你環顧四周,會發現自己竟然是如此地孤獨,就像人們所形容的:“高處不勝寒”。你可能突然想到:“我要依靠誰?我要與誰同行?誰會領著我走過艱辛的一程又一程!”答案隻能是:你自己。現在你一個人正步履蹣跚地朝著目標前進,而你所依恃的正是那份獨立自主的能力。所以去他的“人雲亦雲”!拒絕“一窩蜂”,要不斷努力去做你認為是對的事,那些你在內心裏相信應該去做的事。

即使你發現自己是如此的孤獨,如此的與眾不同,你仍然應該為所當為。別人可能會要你向大家看齊,但想想看,如果大家都像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那這個世界會是多麼單調乏味。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指紋是相同的,也沒有哪兩個人的聲波是相同的,就連雪花也片片不同。

你所要遵守的規則就是:當你獨自在事業以及生活的領域裏站穩腳跟時,要確定你不會阻礙別人擁有相同的權利。讓他們也保有他們的立足點,同時如果有必要,要讓他們協助你保有你自己的立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