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價值係統也應該包含在關於充分發展的自我或人的概括全麵的定義,這是被他作為超越性動機的一種價值。
這是一些類似本能的內在價值,它一方麵能避免疾病,另一方麵可以達到充分的人性或成長。由於內在價值(超越性需要)的被剝奪而引起的疾病,我們可以稱之為超越性病態。因此,“最高的”價值,精神的生活,最高的人類抱負,也是嚴肅的科學研究主題,它們也屬於自然世界。
另一個論題也是來自關於我的研究對象和普通人之間的觀察和對比。這個論題是:可以將基本需要稱為類似於本能的或生物學上必要的理由很多,但主要是因為人需要基本的滿足以避免疾病,避免人性的萎縮,並且,從積極的方麵說,是為了趨向於完善,以達到自我實現或豐滿人性的實現。我的強烈印象是,對於自我實現追求者的超越性動機也有完全適合的極其相似的情況。在我看,這些超越性動機也是生物學的必需,為了避免“疾病”以及實現豐滿人性。由於這些超越性動機是生命的內在價值,不論單一的或聯合的都是如此,這就等於說在性質上存在價值是類似本能的。
這種來自存在價值或超越性需要或存在事態被剝奪的新興“疾病”,起初並沒有被看作病態而做出這樣的說明,當然例外的是無意中或暗指時,或者,像弗蘭克爾所說的那樣,僅僅非常一般和泛泛地提到,還沒有分析,化為可以調查研究的形態。一般地說,它們曾受到宗教家、曆史學家和哲學家永久的討論,受到慣常的心靈學和宗教缺陷的束縛,而不是物理學家、科學家和心理學家的討論。作為精神病學的或心理學的或生物學的“疾病”或發育不全或衰弱症,在某種程度上,它們又和社會學的以及政治上的失調之類的問題有交迭。
這些應恰當稱之為人性萎縮的“疾病”不妨叫作“超越性病態”,而且是由於無論局部還是總體上的存在價值被剝奪而引起的。後麵的固期表是在我以前用各種操作得到的有關存在價值的描述和分類推論的基礎上形成的,並且其中有一些列出的疾病雖還未發現,但也可作預測未來的參照。它們將在怎樣的範圍內被發現並得到說明,我的印象和假設也將在怎樣的範圍內得到印證。我曾以電視世界,特別是電視廣告作為研究各種形式超越性病態的豐富源泉,如內在價值的庸俗化和破壞。當然,也有許多其他的資料垂手可得。
一般超越性病態主要有如下表現:
厭倦,無聊;
生活本身的無價值,生活不再是自身的確證;
存在的真空;
理智因素的神經症;
生活熱情的喪失;
無意義;
失去享受的能力,無所謂;
哲學性危機;
無感情,退隱,命定論;
無價值狀態;
生活失去神聖的光彩;
異化;
頹廢,沉淪,無目的;
無歡樂;
精神上的不適和危機,“幹巴”,“枯燥”,呆滯;
無望,麻木,失敗,停止競爭,屈服;
完全被動、無助感、喪失自由意誌;
極端懷疑;
絕望,極度苦悶;
價值生活的抑鬱症;
想死,生活放任,生死無所謂;
覺得自己無用,不為人所需,無效狀態;
鬱鬱不樂;
牢騷滿腹;
“無目的”的破壞,怨恨,肆意破壞;
徒勞;
犬儒主義;
對一切高級價值不相信,喪失信念,或以還原論解釋一切;
疏遠長者、父母和權威,脫離任何社會。
這些情況隻是一個很初步的嚐試,不應看得太重,隻能作為對未來研究的一種提示。這些特殊的超越性病態似乎是與一般超越性病態的“基”相對的“形”。我曾唯一詳盡討論過的特殊超越性病態是第一種,或許這一對於說明其他超越性病態的進一步嚐試可以作為一個促進因素,我認為要做到那一點是完全可能的。我想,認真看一下宗教病理學文獻,尤其是神秘主義傳統的文獻,會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