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秋天,山高林密的太行山腹地,寂靜的山路上,隱隱約約出現幾名日軍,互相掩護交替前進,後麵是大隊跟進的日軍。
日軍參謀小島拿出地圖和指北針,觀察地形。
小島向一個軍官模樣的人說道:“報告岡崎大佐,我們已經到達指定位置。”
小島和岡崎大佐登上高地,用望遠鏡觀察,看見前麵是八路軍構築的環形陣地。
小島指著前方說道:“這裏是百梯棧,是八路軍的第一道防線。穿過百梯棧就是一線天,那裏是第二道防線。再往前就是黃崖洞了,八路軍的兵工廠就在那裏!”
岡崎大佐回身對一個通訊兵說道:“給岡春寧次將軍發報,第二十九旅團岡崎所部,已到達指定位置,即刻向黃崖山發起進攻。”
日軍陣地,四門山炮一字排開。
岡崎拔出指揮刀:“準備開炮。攻擊!”
四門山炮齊發,炮彈在八路軍陣地中間爆炸。岡崎瘋狂地喊著“攻擊!”“攻擊!”日本兵在炮火的掩護下向八路軍陣地發起進攻。
書到此處,有的看官或許會說您這個故事怎麼看著跟電視劇《亮劍》某個段落特別像?確實,在《亮劍》中也有過岡崎聯隊誤闖八路軍兵工廠這樣的情節,這段故事的來源,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黃崖山之戰”。但是,真正的“黃崖山之戰”背景要比《亮劍》中的故事複雜得多,也慘烈的多。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當時的日本對中國地勢礦藏的勘測比中華民國政府都清楚得多,那麼日軍精銳中的精銳——岡崎聯隊怎麼可能誤入黃崖山呢?這其中蘊藏一個巨大的陰謀。那麼您要問了,這巨大的陰謀是一個什麼陰謀呢?看官您先別著急,容本書慢慢道來。
話說此刻,距離百梯棧二十公裏外,黃崖山下一個農家小院中,老專家王運凱帶領幾名年輕人守在土高爐前等待出鋼。這王運凱教授可不是一個普通人。他是八路軍兵工廠的首席專家。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因為裝備差常被成為“土八路”,其實八路並不土,特別是在八路軍的軍工企業——八路軍流動工作團當中,有從歐洲回國的留學生,有從南洋歸來的華僑,有國內高等學府的教授和學生,有大城市工業產業的技術人員,也有根據地土生土長的能工巧匠,其中著名人士有100 多位,王運凱教授是留學英國的冶金博士,也是其中的翹楚,這不八路軍軍工部長劉強急衝衝地闖進小院來找他來了。
劉強焦急地說道:“王教授,百梯棧方向發現日軍,總部命令流動工作團立刻撤離。”
王運凱為難地說道:“劉部長,我這實驗正在當口上,能不能再給我一點時間?”
“不行!我的大教授,咱沒有條件穩穩當當地做實驗。您別忘了,我們是‘駝在驢背上的兵工廠’,小鬼子來了就得馬上撤進山裏!其它的專家組都在拆設備,您也別等試驗結果了,打跑了鬼子再重新做吧。”劉強說道。
王運凱教授望著土高爐中熊熊的火焰,心有不舍。想了想說道:“這爐鋼再有十分鍾就出爐了,現在放棄了太可惜,再實驗還得準備一個多月,況且“八一式馬步槍”批量生產迫在眉睫……”
眾學生也附和,確實他們為這爐鋼不知熬了多少個日日夜夜。
麵對眾人焦急的目光,劉強也感到非常無奈。他低頭看了看手表說:“好吧,二十分鍾後,無論如何,必須撤離!”
而此時八路軍總部也亂成了一鍋粥,和前線部隊相通的4、5部電話響個不停。
參謀長在接電話:“什麼?敵人有重炮,頂不住了?你們必須頂住!副總指揮已經命令129師緊急回援,你們一定堅持到天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