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鼎盛時期的大唐帝國,好比一尊雍容華貴的唐三彩陶俑,那麼公元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及公元878年爆發的黃巢起義,則如這尊陶俑肚子裏炸響的兩包炸藥,先是將大唐帝國炸得通體裂紋,後又迸發成滿地的“碎片”。五代十國就是這尊陶俑被“打碎”後散落一地的“碎片”。

殘唐五代,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最黑暗、最混亂的年代。短短七十餘年,流浪皇帝、傀儡皇帝、扒灰皇帝、伶官皇帝、白丁皇帝、生鐵皇帝、兒皇帝、孫皇帝、胡虜皇帝、刺青皇帝等十幾位天子在中原你方唱罷我登場,在位時間長的不足十年,短的隻有數月。中原之外,更是遍地天子,隨處司空。烏煙瘴氣的朝廷爭鬥、腥風血雨的沙場角逐、爾虞我詐的智謀權變、金戈鐵馬的華夷撞擊,直讓天地嗚咽、山河零落、眾生流離、光怪紛生。“亂世出英雄”,但五代隻有鬥士,沒有英雄!“五代無全臣”,因為時空變幻太過狹促,臣難全節!

五代是指興替更迭的五個中原小朝廷,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之所以稱作“代”而不稱為“朝”,是因為它們誰都沒有能力統一中國,它們直接統治的區域已經萎縮得不成樣子,與秦、漢、隋、唐遼闊的疆域根本無法相比。統治區域相對較大的後梁,南部也隻是凸出到江陵,東部控製淮河以北,西抵川、陝、甘交界,北達今遼寧朝陽、內蒙古集寧、包頭一線。後晉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之後,中原小朝廷統治區域就變得更為狹小了。後周世宗(柴榮)雖有統一中國的勃勃雄心,並先後攻取了蜀之秦、鳳、成、階四州,南唐之江北、淮南十四州,收複遼之瀛、莫、易三州及瓦橋、益津、淤口三關,可惜英年早逝,壯誌未酬。

十國大多由唐末割據藩鎮發展形成,其中九國在南方,一國在北方。楊行密創建的吳國位於江淮,占有今安徽、江蘇、湖北、江西部分地區,後為徐知誥(即李昪)篡奪,改為南唐。吳越為錢鏐創建,擁有今浙江全境及江蘇部分地區。前蜀為王建所建,擁有今四川、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地區,被後唐所滅。後蜀為孟知祥創建,占領地區與前蜀大致相同。閩國為王審知兄弟所建,擁有今福建地區,為吳越所滅。南漢為劉岩所建,擁有今廣東、廣西部分地區。荊南又稱南平,為高季昌(又名高季興)所建,僅有今湖北荊州、秭歸、宜昌等地,在十國中最為弱小。楚國為馬殷所建,擁有今湖南、廣西部分地區,為南唐所滅。南方九國之間大戰不多,小戰卻不斷。十國中唯一在北方割據的政權是劉崇所建的北漢,占有今山西中部、陝西及河北部分地區。

本書參照《資治通鑒》、《新五代史》、《舊五代史》、《五代詩話》等史書,以正史為主幹,以野史作枝葉,通篇謀劃布局,局部虛構演義,讀來懸念迭出、趣味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