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樓牌匾書了“摘星”二字,這便是摘星樓了,“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說的便是這個道理,這個樓閣是煙雨樓台裏最高的樓閣了,足足有五六層之高,像個小小的寶塔,頂端歇了隻歸巢的燕子,正低頭觀察著樓底喧鬧的人群。
太陽剛好在這個時候撕開漫天黑雲露出頭來,萬道金光將之前山雨欲來的景象擊得粉碎,氣溫也不像早時那麼寒冷了,微微有了些回暖,學生們都喜笑顏開,各自從自己的樓閣裏裏走出來,彙聚到這摘星樓前。
據韓瑟這幾個時辰的了解,這煙雨樓台被學生們自稱為煙雨閣,裏麵共有四個主樓閣,學生平時都分散聚集在這幾個樓閣之中,研習詩書,討論文辭。
這其中以江南第一美才女陸芷芙所領銜的“晴水閣”最為出名,何謂晴水,當然是因為裏麵全是女子,沒一個男學生,這個時代的女孩子讀書者少,所以裏麵基本上是些達官貴人的千金,雖然人數最少,氣勢卻是最為強盛,穩穩壓了其他三樓一頭,僅是一個陸芷芙,便牢牢撐起這樣一個女子團體,足見她能力之強。
其二為江南第一才子張之林所帶領的“滄浪閣”,裏頭大多是一些煙雨樓台重點培養的骨幹,每一個都很有些才華,隨便拉出來都能說會道,出口成章,雖然人數也少,但卻實力充足。
其三便是楹聯王宋銘盛所坐鎮的“玉笙樓”,是人數最多的一營,裏麵大多是些喜詩愛對的年輕人,聰明機智,有些歪才,也好出風頭。
這最後一處,是煙雨樓台裏的異類,他們整體實力不足,大多數人的才華還沒有達到平均水準,可這些都是硬茬子,他們不行,他們的老爹行,這第四樓,便是由江州都統龐卓之子龐亦儒所帶領,並由江南地區大小官員的公子哥們組成的“四海樓”,這些公子哥們不學無術,他們的老爹又偏偏希望他們能讀書成才,於是,便借了煙雨樓台讚助者的名義將他們塞了進來,縱是這煙雨樓台的後台是那高高在上的江蘇巡撫,也沒辦法拒絕他們。
這江浙兩地統稱江州,兩地兵馬都歸江州都統所領,巡撫大人縱然在官職上大過都統,卻也拿他無可奈何,因為一省大員,是調不動兩省兵馬的,簡單點說,就是省級官員的職權已把兵權分離了出來,江蘇巡撫若要兵馬,還得先向江州都統遞交書函,經批準才可調動,實屬無奈。
韓瑟和樊大虎混在人群中,到了這摘星樓前,卻見彩旗飛揚,迎風招展,摘星樓門前搭了處台子,寬敞高大,上頭掛滿紅綢,甚是喜慶。
幾對兵丁守在四周,嚴肅跨立,又與這氣氛大不相符。
這煙雨樓台的大考,是四年一度的,便是這學院裏組織的一次大比,自這煙雨樓台成立以來,這四年一度的盛典,就不曾少過,學生們派係分明,都摩拳擦掌,要為自己的所屬樓閣爭一口氣,往屆的大考都是由滄浪閣和玉笙樓輪流坐莊,四海樓墊底,可自從四年前那次來了個十六歲的陸芷芙後,這名次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數極少且全是女子的晴水閣竟升至頭名,把兩大王牌牢牢壓在了底下,當然,四海樓還是一如既往的墊底。
這大考兼帶招生,跟前世的大學簡直一樣一樣的,韓瑟暗暗想道。
這種讀書人真的你死我活的戲碼是很多閑得蛋疼的圍觀群眾的饕餮盛宴,現在又多了陸芷芙這個美才女,自然是觀者甚眾,把摘星樓圍得水泄不通,文風盛行,在這裏就可略窺一二。
突然,摘星樓最高處傳來三聲銅鑼聲,一聲比一聲響,最後一下震得人耳膜欲裂。
忽聽得正門前一個老者扯起嗓子道:“大比開始,學生們請各自落座,圍觀者請遵守規矩勿要進入比試場地,擾亂秩序。”
四周的學生們俱都磨拳霍霍,各自找到組織坐好,這一會兒功夫,竟是坐的密密麻麻,將中間的台子圍得水泄不通,細細數來,這些學生竟有兩三百人之多,其中還夾雜著一小群粉麵桃腮的姑娘,才女陸芷芙就坐在姑娘們的正前頭,正閉目養神,不知道在想些什麼,雖然人家沒什麼動作,可還是吸引了在場大多數男人的目光。
韓瑟想到之前的調戲,盯著陸芷芙的背影又是一陣淫笑,樊大虎在旁邊不解道:“公子,你在笑什麼?”
“哦,沒有,我是說陽光燦爛風和日麗啊。”他連忙搪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