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高個子、矮個子,孰長孰短(1 / 1)

第一輪:比祖先

布裏斯托爾大學的一個學者小組分析了生活在9~19世紀的500具遺骨,得出的結論是,壽命同身高有直接聯係。學者們是根據腿骨的長度確定身高,根據骨骼的結構確定年齡的。結果表明,在我們的祖先中,個子高的人壽命長。

對這一現象尚未找到充分的科學依據,隻能作推測。一般認為,在母體內就得到良好營養(這在古時候是很難得的)的嬰兒,成人後個子高,而且不容易得心血管和呼吸係統疾病。該學者小組組長戴維·根舍認為,個子高矮同決定壽命長短的遺傳因素有關。

第二輪:比身高

高個子和矮個子,誰更容易得病?難以一言以蔽之。隻能說有些病高個子容易得,而有些病矮個子容易得,不過,矮個子容易得的病更多些。

根據最新研究,身高不到163厘米的人,患中風的幾率,特別是患腦溢血的幾率,比身高超過175厘米的人大一倍。目前尚未發現身高同局部貧血性中風之間的聯係。但研究人員的普遍結論是:身高每降低10厘米,患各種中風的幾率就高20%。

個子越矮,患心髒病和高血壓的幾率就越高,特別是對身高不足160厘米的男子而言。解釋這一現象的理論是,除了遺傳因素外,個子矮是由於童年時代營養不良,而這又會對心血管係統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這類人的血管內徑小,容易被沉積的脂肪堵塞,而他們的膽固醇水平和凝血指標又高於高個子同齡人。

威爾士醫院一組醫生對3000名患者做了15年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矮個子加短腿,可能成為易發糖尿病的征兆。這是兒童時代不正確的飲食造成的:不正確的飲食結構在童年時代減緩了發育,成人後又引起嚴重疾病。

大自然就是這麼設定的:男子漢要高大偉岸,而女子則宜嬌小玲瓏。所以,對婦女來說,高個子危險。根據荷蘭進行的醫學研究,高個子使得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增大。這一規律主要表現在絕經期後。在靜脈缺血症患者中,多數是女性,特別是身高超過175厘米的女性。

容易得軟骨病的多半是體重超標、不愛活動和個子高的人,這種疾病的發病率,男女無甚差別。

第三輪:比飲食

科學家發現,在美國出生並長大的日本人,身高往往超過土生土長的日本人,原因在於飲食。前者吃大量的肉食,而後者主要吃海產品。

然而,科學家又發現,靠正確的飲食雖然可以調整身高,但必須從幼兒時代開始。讓15歲的小個子拚命吃肉,為時晚矣。如果讓14歲以下的少年大吃牛排,他就極有希望增高數厘米。肉類、某些海產品和蔬菜等富含鋅的食品,也有助於增高。但同時應當記住,不要走極端。盡管人們普遍認為高個子優於矮個子,但最健壯的是中等個。對歐洲人來說,不久前中等個的標準是:女子165厘米,男子175厘米。今天,這項標準應當增加5~7厘米,因為我們普遍長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