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3章 奇怪的“殖民者”(2 / 2)

現在有了30美元,他可以從派遣軍的商場購買很多物品了,當天夜裏,他夢想著家中的父母、一個哥哥、二個姐姐、一個妹妹看到他拿了一大堆東西回去,高興的樣子。

當天晚上蒙那達失眠了,話說已經一個月沒有回家了,整晚都想著回家的事。於是第二天,蒙那達向領導請了假,在派遣軍商場中購買了很多商品,包括60斤麵粉;他搭乘炊事員的車子進了城。派遣軍食堂需要的蔬菜,還要向古巴當地人采購,種下來的蔬菜還沒有長大。

左鄰右舍轟動了,齊聚在蒙那達家裏,聽他講軒轅國和派遣軍的各種事兒,聽他講派遣軍的軍官從不打人罵人;派遣軍來自亞洲,他們的國家人民生活幸福;工人們在上班,月薪普遍有50美元;每個家庭都有永遠屬於自己的土地;他們的軍隊戰無不勝;有一個無所不能的總統領導著他們……

第二天蒙那達帶了40多個小夥子來到派遣軍的營地,強烈要求派遣軍收留他們,他們需要工作。沒有任何意外,這40多個小夥子被留下了,成為甘蔗園建設大軍中的一員。

派遣軍在古巴駐紮半個月之後,王森彙總了當地的情況,寫成了一份報告,交到了陳承宇的案頭上,在報告中王森說古巴儲煤量十分豐富,在北方的一個沼澤裏有大量的泥煤,建議把糖廠建在古巴本土。陳承宇同意了,發去電報,擬在東部的卡馬圭市建立糖廠。

陳承宇又與錢文忠商議了小半天,決定修一條橫貫古巴全境的鐵路,從東邊的“比那爾得裏奧”開始,到西邊的“帕爾馬索裏亞諾”,全長一千公裏。先修從格拉瑪至卡馬圭、南聖克魯斯港口這這一段,全線225公裏。

這段路主要用於是把托馬河平原的甘蔗運輸到卡馬圭糖廠。所需要的燃料泥煤,從薩帕塔沼澤地挖掘出來後,先晾曬幹用集裝箱裝載,用船從薩帕塔沼澤地運輸到南聖克魯斯港口,行程480公裏,上岸後用火車運輸65公裏,到達卡馬圭的糖廠。也可以經過卡馬圭把泥煤運到格拉瑪糖廠。

這條鐵路,也許是軒轅國鐵道工最容易開的一條了,沒有高山、沒有大河,有的隻是平原、小河小溪,平均海拔90米,如果說困難路段,就是茂密的森林了,鐵道築路隊以30美元月薪、包吃住的條件,招收了沿途土著6,000多人參加築路。

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華工的帶領下搭建橋梁,開采石頭。路基、橋梁澆灌所需要的石子,全部從格拉瑪20公裏外的石山下開采。這裏早已有15口立式水泥窯,日夜不停地生產水泥。隻是煤炭來自墨西哥,成本比預期的高。古巴工人喜歡水泥廠,有吃又有錢拿,比西班牙殖民者統治的時候好上一萬倍。

古巴最東邊的“比那爾得裏奧”的雲尼斯山穀裏,劉雄率領的派遣軍收購其它殖民者手中的甘蔗園比較順利,紅土壤種甘蔗產量又不高,現在有冤大頭來接手,何樂而不為?

劉雄非常高興:總統交給自己的第一個完成了。這時候按總統設計的雪茄卷煙廠也正在如火如荼建造中。劉雄開始著手進行第二步:分地到戶。

這時候掌握在劉雄手裏的土地,除了從西班牙殖民者手裏接手過來的,還有從甘蔗園老板轉讓過來的,一共有12萬公頃土地,分的就是這些地。劉雄按照陳承宇的計劃,第一期先種1萬公頃,按每戶3人計算,能夠種植的基數是20畝,就是你家人多也可以分多些地給你。

為了取得當地人的信任,劉雄招聘土著人製作了大量廣告,貼於各村鎮,內容就是收購晾曬發酵好的煙草,價格比市價高一成,當人們拿來煙草,換回去一疊可觀的比索(古巴貨幣),還帶回去了一條堪稱爆炸性的消息:

新來的“老爺”要把自己的土地分給種煙草的農戶,每戶分20畝,前提你要把種出來的煙葉賣給他們,“老爺”還可以以借貸的形式給你工具、房子,隻要你肯來比那爾得裏奧居住……

接到劉雄的電報,陳承宇極目眺望遠方,他心裏在想:我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資本主義的某些價值觀這二套不同的體係揉和在一起了,放在巴西大地上,且看看他的成長結果會怎樣——

是雜交製種般的青出門藍,而勝於藍?還是長出一個麵目猙獰的怪胎來?一切還要經過實踐,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