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容易製作,沒有任何難度,難的是生物分解劑、紙漿漂白劑,這兩樣研製出來可以申請專利,目前造紙沒有哪國、哪間造紙人使用生物分解劑;
造紙必用的另外一個添加添漂白劑,那是前世汙染環境的罪魁禍首,陳承宇決定研製無汙染的漂白劑。
陳承宇按照年產20萬噸產量,把設備的圖紙畫出來,各項參數也標上去。至於生物分解劑和環保漂白劑,各成立一個研製小組,指導方向給他們研製,相信成功之日指日可待。
生產設備一共20套,工程部又有得忙一段時間了。
紙廠建在亞馬遜河邊1,000公裏的河岸邊上,平均距離;各紙廠修一條四車道筆直的公路直入密林裏,原料采自公路兩邊的小雜木、灌木、竹子、雜草。
凡是大的樹木隻砍枝杈,密林可以間砍大樹,主杆留給鐵路枕木廠用。各廠很快發現,進入300公裏之後,基本不用再砍前麵的草木了,因為最早砍光的草木的地上又長出來各種竹子、雜木、粗杆野草了。
今天剛剛砍伐的一片地方,第二天看見已經長出幾寸嫩芽了。亞馬遜河熱帶雨林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啊。此是後話,暫且不題。
且說西非的一場瘧疾,把前世的什麼抗英、抗法英雄之類的人,全部放倒,估計西非土著至少死亡過半,瘧疾過後,陳承宇發動了一場土地革命。
首先從尼日利亞三角洲的油棕林開始,實行分林到戶,家庭承包責任製——以家庭為單位,每家每戶分給6公頃(90畝)油棕林。尼日利亞三角洲的野生油棕林,現在大概有600萬公頃,如果不實行分林到戶製,沒人會關心棕樹的死活,隻知道摘,棕樹就會越來越少,最後的結局就跟後世一樣,大麵積枯死。
分到個人身上,才有可能調動個人生產積極性,把不產果的、老樹、弱樹砍掉,種上生命旺盛的幼苗,才有可能新舊交替,保證油棕林的麵積不變。
劉雄忠實執行陳承宇的分林到戶政策,但是經過統計,尼日爾河三角洲土著百姓太少了,不到6萬戶,按每戶90畝,還有三百多萬戶缺口。
陳承宇隻好抽調在尼日利亞部隊服役的官兵家屬、曆次在非洲建設中出過大力的官兵家屬,全部調到三角洲去,每100個家庭組成一個定居點,命名為某某社區,建築模式就是一道高牆,圍住一幢七層高的大樓。
一樓是社區服務部、商店、集會活動室、放置工具的地方。二樓以上全部住人,每套樓房180平方,一個大廳五間房。各家屬16歲以上都要參加軍事培訓,射擊是必須學會的項目。
如果有暴徒衝擊社區,從二樓至七樓各家各戶打開窗戶,分段阻擊,例如暴徒太遠,七樓六樓的先開火,近了樓層低的開火。又規定每家每戶至少要養一頭非洲獵獅犬,有人力條件的,可以多養幾頭。
實際上,這些非洲獵獅犬發揮的作用,不可估量。對野獸、以及零星的暴徒,幾乎是戰無不勝,有力地維護了一方平安。這些是後話,暫時不提。
樓房建造好了,大件家具也統一配置,各人拎包入住即可。贈送的家具實際是起到了廣告作用,由陳承宇參照前世設計的家具,在這個時代,受人歡迎的程度,那是不用說的了。
然後社區領導帶你去說這90畝棕林就是你家的了,地界線在那裏,以後自己管理,施肥、除草、采摘果實,全得你們自己做,也可以叫國內的親戚過來幫忙。
油棕樹全年開花結果,你隻要把油棕果摘下來,把油棕果送到榨油城,過秤後,對方會按重量即時付錢給你。
當然,如果你沒空把油棕果送去榨油城,也有專業運輸車,你隻要把油棕果擺放在路邊,在這裏守著,一般是固定的時間經過。運輸車來了,過秤,扣除運費,他們馬上付錢你,你看揾錢就這麼簡單。
你要是還嫌麻煩,那好辦,把油棕果擺放在路邊,寫上過幾個字,就說這是誰誰誰的油棕果,沒空等,請求運輸車的人自己過秤,自己裝車運走。運輸車的人很講誠信的,會親自上門把錢交給你。
油棕林裏的定居點,有漢人也有少量土著非洲人,最後互相通婚(很少),成為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