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2章 曆史的車輪依舊(2 / 2)

會議在掌聲中閉幕。

會議結束後,陳承宇隨錢文忠一起來到總理府,陳承宇看到府裏所有人進進出出,一派緊張工作的樣子,不由笑道:“還是老錢你有辦法,把各人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

錢文忠笑道:“這還是脫胎於你的績效工資、計件工資製度,每天下班前半小時,我要他們向我以文字形式彙報,今天他們做了什麼事,完成了哪些工作。這下子工作效率就上去了。”

“不錯,好辦法。要向下推行,形成製度。”

“正在推行了。我要向你彙報一件比較大的事情,達雅人裏的‘生番’也想下山了。”

“這不是好事情嗎?可喜可賀。”

“這些‘生番’才是真正的獵頭族,島內的人聽說是‘生番’下山,無不懼怕異常,擔心他們在市區獵頭,後果不堪設想。而且誰也不想跟他們沾在一起。”

“聽你這樣說,問題的確很嚴重啊。怎麼把他們融合進來,成為我們中間中的一員,看來要大費周折啊。”

“不費周折的事,我會彙報給你嗎?”

“哈哈,好你個老錢。這樣吧,在達雅人‘熟番’的安置地裏,劃一塊給他們,同是達雅人,雖然分生番熟番,不會自相殘殺吧?就算真有不測,熟番達雅人也能應對生番人,另外部署一個軍營在附近,有什麼不測就出動軍隊吧。”

“也隻好這樣了。”

兩人又交流了對眼下軒轅國有關問題的看法。陳承宇就告辭了。

1882年7月20日,藍鯨4號飛艇搭乘著來自全球的70位科學家、地理學家、氣象學家等國際考察團,飛臨北極,對北極進行了考察,采集了多項樣品,測量了北極的濕度、溫度、空氣潔淨度等多項測量數據。對地形進行了測繪。

10天之後,完滿完成了北極測繪任務。杜克公司的飛艇又一次上了世界各國報紙的頭條新聞。

這天陳承宇從報紙上看到了朝鮮、日本簽訂的《濟物浦條約》新聞,不由得感歎:即使自己的到來,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但是曆史的車輪還是仿照慣性沿著固有的軌跡,滾滾向前——

1882年7月,日本公使花房義質借口朝鮮人焚毀日本使館,要求朝鮮賠款謝罪,並限三日內答複。朝相閔泳翊請求暫緩時日,以待清廷態度。7月17日,經李鴻章示意,朝鮮大臣李裕元與日使簽訂了《濟物浦條約》,規定朝鮮賠款五十萬日元,並向日本謝罪。日本取得在朝鮮的駐兵權利。

看完新聞,陳承宇不由感歎,小日本狼子野心,不但開始試探清廷的底線,還開始蠶食大清了。按照現在的情況,小日本不算個事,清朝加朝鮮,兩個國家還怕一個小日本,還給小日本在朝鮮駐兵?

李大人,你這是什麼思維啊?明明是引狼入室,搞到後世狼狽不堪。明年的中法戰爭也是,兩個國家還怕法國二三萬遠征軍,清廷經過洋務運動,已有中興跡象,對法戰爭也不輸到那裏去。

但清廷卻表現得優猶寡斷,作為一個宗主國,卻不敢承擔應有的責任,作為潘屬國的越南、朝鮮、琉球,從此對中國失去了信任,這也是後世中國周邊國家形勢複雜的主要原因。

再聯想到1882年5月,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在維`也納結成秘密同盟,也就是後世所說的1882年三國同盟,針對的是俄國和法國。日後英、法、俄為了對抗“三國同盟”,又成立了協約國,歐洲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局麵,所引發的爭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源。

由此看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還是不可避免,憑自己的力量無法改變現狀,總不能為了做國際警察,為了阻止人家打仗,拿本國的士兵生命去成就自己的威名吧。既然如此,不如想下怎麼獨善其身、左右逢源、大發橫財,為治下百姓謀求幸福更加實在。

我是哪個國家的元首,就應該服務本國的國民。

由此聯想到自己把前世的科技提前發明出來,會不會被製成殺人武器,造成更大規模的傷亡?這個問題不得不重視,下一步還是專注於搞經濟,下工夫把治下地區的民眾生活水平、文化知識水平提高一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