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大量物資回國(2 / 2)

桑切斯先生一頭黑線,立馬給陳承宇發電報,把實際情況告訴陳承宇,再次申請停產。

但回電是堅決而果斷的,陳承宇明確指示自行車廠全體員工:

“繼續抓緊生產,開夜工的工人每人每天加1美元作為資金。同類的幾個班組,人均產量最高的班組,每人每天發放獎金1美元。七天評審一次。”

這下子炸了油鍋。正如煮得沸騰滾滾的一鍋油,突然間落下一絲火星,“騰”的一聲燃起熊熊的勞動熱情之火,整個杜克自行車廠效率明顯提高,產量比平時增加一倍。

桑切斯先生隻感天昏天暗,甚至懷疑起自己的老板杜克?陳是瘋子,變態十足的瘋子。

當然,桑切斯先生隻能在心裏對自己說。

天,塌下來了。桑切斯先生好像看到工廠產品積壓如山,銷售不出去,工人甚至罷工討薪……

1880年5月25日,波士頓港,四艘排水量7000噸的美國明輪商船整裝待發。

船上裝載物資計有8台科林斯蒸汽機及配套交流發電機、8台挖掘機、3台鏟運機、2台推土機,一套煉鋼設備、一套采煤設備、電線、電燈,甚至電杆木、交通信號燈、常用易損配件等等物資一大批;

杜克實驗室提煉出來的柴油1600噸;一批槍支彈藥(工廠保安用);

3000噸不同型號鋼枝;2000噸水泥;5條200噸內河船體,以及配套柴油機,螺旋槳等;

紅磚機四台,紅磚機剛剛從實驗室試製出來,還沒來得及大試,時間緊迫,陳承宇也不管那麼多了;

木材圓鋸機;瀝青500噸;

掛車四輛,這是陳承宇想出來的辦法,汽車來不及研究了,拖拉機的輪子太大,製造出來,還沒測試過關,搞幾部四隻輪的掛車,到時掛到挖掘機後麵,由挖掘機拖著走吧。

陳承宇想到挖掘機拖著掛車走的滑稽場麵,不由笑出聲來。又考慮到此時交通不便,中美一趟來回就是50天。機器一旦損壞,配件難尋,於是常用易損配件都是按10倍數量配置。

隨船的還有技術人員40人,保安150人,考慮到其它方麵的原因,保安隊裏安插有20名美國人。這樣可以鎮鎮哪些想渾水摸魚的貪官,還有哪些死纏爛打的惡漢。

領隊錢文忠前來辭行。這次回欽州,陳承宇選中原籍廣西南寧的錢文忠做這次鐵煤礦工程的總指揮。

現年42歲的錢文忠來美國已有8年有餘,原來在老家是做帳戶,聽說美國遍地是黃金,就飄然來到美國,做過鐵路工、淘過金、種過菜、開過小店,可以說是經驗豐富,世事洞察。但終是小打小鬧。

後來聽說杜克實驗室招收華人編寫小學課本,就毅然跑去應聘。至此,他的人生來了個華麗麗的大翻身。

這次率眾回欽州,頗有衣錦還鄉之感。陳承宇叮囑了幾句,無非是叫他好好幹,不要辜負了全廉州府人民的重托。

汽笛聲聲中,四艘明輪商船掛起星條旗,威風凜凜,濃煙滾滾,開赴中國廉州府。

1880年5月26日,《自然雜誌》發表了陳承宇的論文《斑岩銅礦:一種同心圓狀熱液蝕變分帶模式》。

文中指出了自然界中斑岩銅礦形成的原因,以及按照這種模式尋找斑岩銅礦的方法。這篇文章的發表,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引來了眾多專家學者的激烈爭論。

“熱液蝕變”這個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名詞,刺激著眾多地質學家的神經,蓋因陳承宇在地質學一行裏,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麼一號人。

科學從來不缺少天才,但是你要有理由讓人信服你的觀點,還要有科學依據。

於是哈孚大學又迎來了一次科學盛宴,全美國,甚至歐洲的眾多地質學家學者,齊聚哈孚大學,一起探討熱液蝕變斑岩銅礦這一新理論。

在多場研討會上,陳承宇以一對多,舌戰群儒,隻感口幹舌燥,盡力交瘁。

眾多專家學者提出來的問題一個接一個,用炮轟來形容比較恰當。

站在講台上的陳承宇不得不見招拆招,連消帶擋,運用後世的知識回答各種提問,結果陳承宇的理論太超前,回答了舊問題,新問題更多。

陳承宇終於嚐到了嘴累的滋味,真是口水和唾沫齊飛,鼻孔和嘴巴冒煙。

全球二百多個頂尖地質地理學家學者,齊聚哈孚大學,這是一個值得記載入校史的大事,哈孚大學校長埃裏奧特先生、地質係主任霍夫曼先生大感臉上有光,專派幾個學生記錄研討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