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晏子又名晏嬰,是春秋時期齊國人,因他能言善辯,聰明過人,所以齊景公經常派他出使各國。
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國,被楚靈王知道了,就召集眾大臣說:“聽說晏子身材矮小,我想當麵羞辱他,不能讓他小瞧了咱們楚國,你們誰有什麼好計策嗎?”
這時,一個大臣想了想,便獻了一條妙計,楚靈王和各大臣聽後連連稱讚,決定晏子來那天就依計行事。
於是,那個大臣吩咐人在城門的旁邊挖了一個隻有狗才能鑽進來的小洞,並大關城門,想讓晏子從狗洞裏爬進來。
晏子進城時,那個大臣叫在城樓上大喊,讓晏子從狗洞進。晏子看了看關閉的城門說:“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進,我今天是來到了楚國,不是狗國。”大臣們尷尬不已,誰也說不出話來,隻好打開城門,迎接晏子進城。
晏子覲見楚王,楚王還不死心,想給他難堪,便說道:“怎麼,你們齊國沒有人了嗎?怎麼派你這樣的人出使我們楚國呢?”
聰明的晏子一番話,使楚王和大臣們無地自容,羞愧難當。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晏子是怎麼說的嗎?
晏子說:“我們齊國是大國,人口眾多,僅首都臨淄,就有七八千戶人家。大王,您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
隻是我們齊國派遣使臣有個規矩:如果對方是個上等國家,就派一個有本事的人去;如果對方是個下等國家,就派一個無能的人去。我就是個無能的人,所以才派我到你們楚國來。”
不戰而回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國君剛剛去世,秦國便派大軍攻打鄭國。此時,鄭國上下人人都沉浸在失去國君的悲痛中,根本無力迎戰,可是秦國的軍隊日夜兼程,聽說已經快到滑國,城中的老百姓整日人心惶惶,寢食不安。
有一個賣牛的小商販弦高聽說了此事,他知道這是秦國的詭計,趁人之危。而此時再將此事告知君王時間已經來不及。
為了解救國家和百姓於危難中,弦高心生一計,便自告奮勇要去會會這個秦軍,於是起身前往滑國,以鄭國使者的身份麵見了秦國大將孟明。
弦高按自己的計策行事,隨機應變,最後竟使有備而來的秦國軍隊掉頭就走,不戰而回。弦高是怎樣做的呢?
弦高趕著牛,買了酒,假稱是奉鄭國國君的命令前來犒勞秦軍,並說:“這隻是我們國君的一點小心意,我們國王和全體將士率全軍在前方等著歡迎您呢!您可不能不去啊!”
一番話,讓孟明誤以為鄭國早已有準備,可自己的軍隊連趕幾日,疲勞不堪,定不是鄭國的對手,於是便不戰而回。
對聯
清朝時期,有一個孩童叫陳文傑,他九歲便中了狀元,據說是靠和乾隆對對子贏得的新科狀元。
當時有一個官員嚴祿,不滿陳文傑一個九歲孩童中了新科狀元,於是處處與陳文傑作對,他認為自己一肚子才華,四書五經不用說,對對子更是小事一樁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街上碰到了陳文傑,於是叫人攔住他的去路,想要跟他比試比試。陳文傑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當然也是不肯服輸了。
一番比試之後並沒有難倒陳文傑,這時,嚴祿想到一個絕妙的對聯:
“珍珠雙花紅娘子”。
陳文傑果然皺了皺眉頭,想了好一會兒也沒想出下聯來,就在嚴祿準備羞辱他時,他突然看到一對雙胞胎兄弟從他左邊走過,於是靈機一動,下聯便脫口而出。
聰明的小讀者,下聯是什麼?
下聯是:“枸杞二醜綠賓郎”。
神童妙對
明代林文斌六歲時遊廟,有一個寺廟和尚見他梳著三叉小辮,覺得很好玩,就故意逗他,說:“三叉似鼓架。”
林文斌隨口對答:“一禿似鑼槌。”
和尚又驚又氣,驚的是這孩子才思如此敏捷,氣的是他居然罵自己是禿子,於是便不服氣地說道:“三尊大佛坐象坐虎坐蓮花。”
“一個禿驢偷魚偷肉偷酒菜。”林文斌也不甘示弱。孩子的母親聽到嗔怪他太不文明,於是這孩子便又改口道:“一個書生攀龍攀鳳攀桂枝。”
後來有一次,他梳兩條小辮去廟裏玩,和尚又笑他:“牛頭且喜生雙角。”林文斌很生氣,但一時沒想起來怎麼應對。忽然,他看到一個老翁牽著一條狗走了出來,立即想出了下聯反擊,氣得那個和尚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林文斌對了什麼下聯?
“狗嘴何曾吐象牙。”
最有價值的銀人
古時候,有一個外國使者出使唐朝,給唐朝皇帝進貢了三個用銀子打造的一模一樣的小人,在太陽下銀光閃閃,皇帝非常高興。可是,這刁鑽的使者居然給皇帝出了一個難題,問三個銀人中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銀匠來檢查,稱重量,觀察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到底哪個最有價值呢?許多大臣都沒有辦法,聽著外國使者的冷嘲熱諷,皇帝也是幹著急。
這時,皇帝的妃子聽說了這件事情,她在太子耳邊說了幾句話,太子上殿稟報說他知道哪個最有價值,皇帝便應允。隻見他手裏拿了三根稻草,果然猜出了最有價值的是哪個。
你知道他用的是什麼辦法嗎?
太子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用銀子打造的小人耳朵裏,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