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國王終於不耐煩了,說道:“我們的國庫不富裕,隻能支持你們倆中的一個人的觀點,我考你們倆一個問題,你們誰先給出答案,我就簽字撥款大力發展誰的治國方針。”
兩位丞相停止了爭吵,國王接著說:“你們誰能給我弄個‘嘰嘰喳喳’
回來,我就依誰。”
性格執拗的左丞相作為國家經製之師的統領,不分晝夜打著燈籠、分派大隊人馬,四處尋找“嘰嘰喳喳”,可怎麼也找不到國王所說的‘嘰嘰喳喳’
究竟長什麼樣子。
五天之後,當疲憊的左丞相沮喪地進宮去見國王時,右丞相已經站在國王身邊多時了,右丞相看起來是那麼輕鬆自在,手裏還拎著個籠子一樣的東西。
看著疲憊不堪的左丞相,國王和右丞相都十分驚訝,國王忍不住問:“愛卿,你這是打哪裏回來,怎麼如此倦怠?”
左丞相不答反問:“右丞相,難道你忘了尋‘嘰嘰喳喳’嗎?”
右丞相笑著拎起手中的籠子,回道:“沒有忘記啊,這不,‘嘰嘰喳喳’
就在裏麵呢。”
聰明的小讀者,你們知道右丞相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嗎?
右丞相手裏拎的是籠子,那麼籠子裏裝的當然就是鳥,當國王要“嘰嘰喳喳”時,右丞相就打開鳥籠,放出小鳥,重獲自由的小鳥“嘰嘰喳喳”清脆地叫喚了一陣子。
左丞相恍然大悟,原來是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過於呆板而輸給了右丞相。
偵察隊長
阿黃是一位新聞工作者,他總為挖掘不到深度信息而發愁。
一天,在北京最擁擠的道路上,發生了一起故意連環撞車事件,阿黃立刻趕到現場,並拍到了許多奪人眼球的照片,但是領導並不滿意,嫌阿黃的報道內容空泛,需要進行一些深度挖掘。
阿黃隨即想到了他在網絡上看到的某些記者以某個行業權威、專家或者領導的身份,打電話到相關的機構詢問案子的進展和案情的那則新聞,並且有模有樣地撥通了急救中心的電話號碼:“喂,你好,我是北京市某某偵查隊隊長,出於辦案需要請你務必認真回答我的以下問題。”
接電話的是一個男人,聽聲音很有磁性,而且能感覺到這個人思維敏捷、頭緒清晰,沒用幾分鍾,就把案情和目前醫院搶救傷員的情況介紹得一清二楚。
阿黃非常高興,還把這次對話做了錄音,這有利於他接下來繼續深度報道。
就在詢問即將結束時,阿黃轉念一想:“若是將透露信息的人署名到報道末尾,這次報道不是就更具有信服力了嗎?”
於是阿黃一本正經地問:“請你把你的真實名字告訴我。”對方笑了笑,然後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並且揭露了阿黃的偽裝。
阿黃聽後,驚詫得目瞪口呆,而後連忙對著電話道歉,並老老實實攤牌。
聰明的小讀者,發生了怎樣戲劇化的轉變令阿黃如此緊張呢?
因為接電話的人,就是阿黃謊稱的北京市某某偵查隊隊長。
方言的笑話。
有一個北京女孩,剛大學畢業,被調派到廣東分公司去做人事管理。
到了廣東後,北京女孩突然意識到入鄉隨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盡管她操著流利的普通話跟別人溝通,別人也會用她聽不懂的廣東話回答她。
為了工作需要,也為了自己能更好地和別人溝通,她決定認真學習廣東話。
時隔一個月後,北京女孩認為自己的廣東話足以擺上台麵,一名剛入職的廣東小姑娘來找北京女孩要入職登記表,北京女孩決定從這一次溝通開始,使用廣東話交流。
可是北京女孩對這個小姑娘指著門口說了一句話,卻嚇得這位廣東小姑娘丟了筆,抱頭鼠竄,嘴裏還不停喊著:有鬼啊,有鬼啊!
聰明的小讀者,你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嗎?
北京女孩指著門口說了句:門後有個鬼(櫃)。其意思是,讓小姑娘去門後邊的櫃子裏取入職登記表。
但是因為學的時間短,她“櫃”“鬼”不分,小姑娘以為她說的是門後有個鬼,嚇得跑開了。
“毒”可樂
一個周末,阿姨來小鬼家玩,知道小鬼媽媽愛喝可樂,帶了一灌還未上市的新品種可樂。因可樂裏含咖啡因,對小孩子身體健康有影響,所以媽媽總是告訴小鬼,小孩子喝了可樂就長不高,這種嚇唬一直很管用。
這次,小鬼忍不住心裏的饞蟲,當媽媽出去送客人時,媽媽怕小鬼會偷喝,故意說:“小鬼啊,你看到阿姨帶來的那個罐子了嗎?”
小鬼點頭表示看到了。然後媽媽接著說:“最近我們家裏蟑螂太多了,罐子裏是阿姨帶的殺蟑螂的強力劑,蟑螂一旦聞到那個刺鼻的藥味,輕輕嚐一口,就會被毒死。”
小鬼已經知道罐子裏裝的是新研發的可樂,知道媽媽在騙他,但仍舊擺出心驚膽戰的表情。
媽媽剛出房門,小鬼就迫不及待地打開可樂罐,咕咚咕咚喝掉了。媽媽回來後,發現被喝空的可樂罐子,立刻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媽媽很生氣,但是小鬼的一番解釋後,媽媽居然沒有懲罰他。
聰明的小讀者,小鬼是怎樣給媽媽解釋的呢?
小鬼一臉無辜地說:“媽媽,您不是說那罐子裏的東西是蟑螂藥嗎?不是說那些藥很厲害嗎?我想替您解決了蟑螂,所以就打開罐子,放到蟑螂很多的地方去毒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