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出來的地震
關於地震,有很多種傳說。
古希臘人認為地震是海神造成的。古希臘神話中海神名叫波塞冬,是天帝宙斯的兒子。宙斯為了達到統治宇宙的目的,將兒子波塞冬下派到冰冷的海洋裏掌管海洋生物。波塞冬是個長著滿臉大胡子的家夥,他手裏有一柄巨大無比的兵器——鋼叉。大概是因為整天待在海裏無所事事,也有可能是對父親的做法強烈不滿吧,波塞冬的脾氣十分暴躁,動不動就暴跳如雷。他一生氣,就會用手中的鋼叉猛敲海底,從而引起大地強烈震動,而海洋裏也會湧起滔天巨浪,給生靈帶來巨大災難。
日本人則認為地震是海裏的魚引發的:相傳在遠古時候,海洋裏有一條巨大無比的鯰魚,它經常興風作浪,打翻船隻,禍害生靈,後來天神將它捉住,埋入了深深的地底下。但鯰魚不甘心被鎮壓,時刻想從地底鑽出來,結果它一扭動,就使大地產生了地震和海嘯。
中國民間也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地底下有一隻大鱉,馱著大地,時間久了它要翻一翻身,當它翻身時,大地就抖動起來,於是地震便發生了。
不管神話也好,傳說也罷,都是人類在科學水平很不發達的環境條件下,根據想象對自然現象作出的一種詮釋。這種詮釋當然是不可信的。要探索地震成因,咱們還是聽聽科學家怎麼說吧。
地震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震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像刮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引起地球表層震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誘發地震和人工地震。
構造地震是由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占全世界地震發生總次數的90%以上。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的裏氏9.0級大地震,就是一次典型的構造地震。那次地震引發了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還造成核電站爆炸,發生了恐怖的核泄漏。那次地震的發生,就是太平洋板塊向西擠壓並俯衝到鄂霍茨克板塊(即日本本州島的北部)與歐亞大陸板塊之下所造成的。地震後,日本東北地區地殼發生劇烈變動,相對向東移動了3.5米。
火山地震是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這類地震隻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它們隻占全世界地震發生總次數的7%左右。塌陷地震是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采的礦區。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人工地震是由於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因素引起的地麵震動。
每一次地震發生後,我們經常會聽到“震中”、“裂度”等名詞。說到“震中”,便不能不說“震源”。震源是指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點,而震中便是震源在地麵上的投影點,地麵上受破壞最嚴重的地區叫極震區。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時地麵受到影響或破壞的程度。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係是: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一般來講,一次地震發生後,震中區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
地震的大小,是用地震震級來表示的,它是根據地震儀測得的、以地震波振幅來表示地震釋放能量大小的一種量度,一般采用裏氏震級標準。對於地震等級的劃分,各國各地區的地震分級標準不盡相同,一般是如下劃分的:
小於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大於、等於1級,小於3級的地震稱為弱震或微震;大於、等於3級,小於4.5級的地震稱為有感地震;大於、等於4.5級,小於6級的地震稱為中強震;大於、等於6級,小於7級的地震稱為強震;大於、等於7級的地震稱為大地震;8級及8級以上的地震稱為巨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