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是演變的,這是事實,可演變的原因是什麼?物種為什麼會變異?為什麼物種竟然呈現出一種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進化呢?在我之前,已有一些進化論者試圖解答這個問題。”達爾文說道。
“您能說說具體都有哪些人提出了什麼樣的進化論嗎?”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向來是非常強的,遇到任何問題總是習慣打破砂鍋問到底。
“法國人喬治·布豐是第一個提出廣泛而具體的進化學說的博物學家。他提出了進化論點,認為物種是可變的,特別強調環境對生物的直接影響,當物種生存環境的改變,尤其是氣候與食物性質的變化,可引起生物機體的改變。”
“為什麼布豐不是進化論的創始人呢?”我問。
“布豐後來放棄了,迫於宗教壓力。”達爾文惋惜地說。
小胡子搖著頭,學著達爾文的樣子說:“可惜了!”
“還有其他人提出進化論嗎?”我問。
“有。”達爾文說,“但已經不能算是進化論了。法國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居維葉可以看作是“災變論”的最有影響的代表。居維葉認為,在整個地質發展的過程中,地球經常發生各種突如其來的災害性變化,並且有的災害是具有很大規模的。例如,海洋幹涸成陸地,陸地又隆起山脈,反過來陸地也可以下沉為海洋,還有火山爆發、洪水泛濫、氣候急劇變化等。”
“我回去之後一定做一個大船。”小胡子忽然說。
“為什麼?”我問。
“免得洪水來了,被淹死啊!”小胡子說。
“哈哈哈……”達爾文爽朗地笑了,“小夥子,這種災害至少幾千年才有可能發生一次,不必擔心的。”
“那滅絕的物種怎麼有出現了呢?”我問。
“造物主又重新創造出新的物種。隻是造物主已記不清原來每個物種都具有什麼樣的形態和結構了。所以造物主隻是根據原來的大致印象來創造新的物種。這也就是新的物種同舊的物種有少許差別的原因。”
“這是神創論啊。”小胡子忽然明白過來似地說。
“是啊。”達爾文接著說,“當地質學作為充滿活力的科學出現後,關於地球變化的另一種觀點——‘均變論’出現了。地質學家萊伊爾堅持並證明地球表麵的所有特征都是由難以覺察的、作用時間較長的自然過程形成的。他承認陸地的升降運動,並指出斯德哥爾摩附近海麵以上200呎的海生動物的貝殼說明了陸地的上升。”
“我明白為什麼我們會在山頂發現魚一樣的化石了。”我說。
“為什麼?”小胡子側頭問我。
“因為那地方原來是海洋,後來地殼運動就變成高山了。”我向小胡子解釋說。達爾文聽了也讚許地點了點頭。我趁機問道:“這是進化論嗎?”
“不是。”達爾文說,“講到進化論,不得不提的還有拉馬克學說。拉馬克是法國偉大的博物學家,較早期的進化論者之一。他的論點主要有:1、生物種是可變的,所有現存的物種,包括人類都是從其他物種變化、傳衍而來;2、生物本身存在由低級向高級連續發展的內在趨勢;3、環境變化是物種變化的原因,並把動物進化的原因總結為‘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兩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