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愛心書吧(2 / 3)

抽出幾本,打開翻兩頁,這樣看書太慢,還是看內容提要更直接吧:

居裏夫人的簡樸生活

新婚的距離夫婦的新房裏隻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他們覺得椅子太少了,可後來為什麼不加幾把呢?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為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你知道年薪已4萬法郎的居裏夫人為何參加宴會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

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麵寫字很方便。好“吝嗇”難怪有人說居裏夫人“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你想象中居裏夫人是什麼樣子的呢?這樣的場景你想到過嗎?

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裏夫人,他走到村子裏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赤足坐在門口石板上的一位婦女打聽居裏夫人的住處,當這位婦女抬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裏夫人。

淡泊名利的居裏

居裏夫人天下聞名,享譽世界,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17個。可這些她卻全不在意。

居裏夫婦將從8萬噸殘渣中提煉的1克鐳,價值75萬法郎,無償捐贈給了實驗室。

製鐳工業的誕生,居裏夫婦作為這一工業的先行者,他們放棄申請這項技術的專利權,而是不計報酬,毫無保留的公開發表研究結果及製鐳手續。

榮譽如同玩具

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居裏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裏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隻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教女有方”

居裏夫人不僅是享譽世界的科學家,還是天才的教育家。居裏一家可以說創造了諾貝爾獎的奇聞。

因發現放射性物質和發現並提煉出鐳和釙,她和丈夫榮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居裏夫人榮獲1911年的化學獎。

此外,更為傳奇的是繼居裏夫婦之後,大女兒伊倫·約裏奧-居裏和丈夫弗雷德裏克·約裏奧-居裏,1935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小女兒艾芙·居裏著有《居裏夫人傳》,她本人不是科學家。她的丈夫亨利·拉波易斯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領取了1965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居裏夫人是如何教育兩個女兒的呢?

居裏夫人開發孩子智力的重要“訣竅”——“把握智力發展的年齡優勢”。早在女兒不足周歲的時候,居裏夫人就引導孩子進行幼兒智力體操訓練,引導孩子廣泛接觸陌生人,去動物園觀賞動物,讓孩子學遊泳,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們做一種帶藝術色彩的智力體操,教她們唱兒歌、講童話。再大一些,就讓孩子進行智力訓練,教她們識字、彈琴、搞手工製作等等,還教她們騎車、騎馬。

看完這些,哇賽,不由得驚歎一聲,好神奇!在他們的這個家庭中,創造了諾貝爾獎的神話!”

此書值得一讀,買下。

旁邊有人拿一本《居裏夫人傳》在細細研讀,這位已經在了有短時間了,我們進來就一直在這裏,可能一直猶豫不定。袖珍營業員和這位搭訕,

“《居裏夫人傳》,一套很不錯的居裏夫人的傳記,通過這本書,不僅可以了解居裏夫人光輝的一生,還可以從中得到教益和啟迪。第一,受壓迫、處於困境的人們,隻要意誌堅強,不畏艱難,勤奮學習,勇於攀登,勝利與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第二,要接受和支持新生事物,要用創新精神去從事科學研究和其他一切工作,並且要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勇氣去完成它。第三,在科學的道路上,有時可能會遇到不應有的壓抑和歧視,但隻要有信心,有腳踏實地的忘我工作精神,保守的枷鎖和禁錮是可以打破的。第四,在科學研究和其他工作中,一定的物質條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動手,自力更生地去創造條件,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所以,這一書在手,受益匪淺!”

聽著這麼專業的介紹,再看看這袖珍版的小營業員,佩服油然而生。

轉過來,繼續看內容概要,

居裏樓

巴斯德研究院院長羅醫師建議設立鐳學研究所,創設相當規模的實驗室,這是居裏夫人和已故丈夫的多年夢想。經過一番協商,大學和巴斯特研究院決定共同出資,創設鐳學研究院。工程開始後,居裏夫人時常跑到建築工地,向工程師講述她最新、最“近代化”的意見。1914年7月,這座神聖的建築工程竣工,建成了生物學和居裏療法實驗室,在進門的地方刻著醒目的幾個大字:鐳學研究院——居裏樓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