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名人家教專訪(1 / 3)

“寧靜的夏天,天空中繁星點點……”

“這能停車,下車溜達溜達,怎麼樣?”

“一切聽你老人家安排!”

小胡子將車停到停車場。

“名人家教,我們同學也有許多請家教輔導的,這的家教有什麼特點嗎”

“這家老有特點了,沒看清嗎?名人家教,與眾不同!”小胡子翹起大拇指,這小胡子還幫人做免費的廣告呢!

“需要嗎,也找位老師輔導輔導,你小子在學校不是盞省油的燈吧?”這小胡子總把別人想得和他一樣。

“省油的燈?這年頭……我在學校可是好學生,我,思友,各方麵都頂呱呱,就向你說的‘四有人才’。”

“見過自己誇自己的沒見過你這麼誇自己的,哈哈,不謙虛啊!”

“這不借你吉言嗎!我想了解這家家教有什麼特點。”

“廢話少說,走吧,”

蹬蹬蹬,我倆爬上樓,來到這家家教中心。

“咚咚,”幾下敲門聲後我們進來。

環視四周,辦公室不是很大,但整齊幹淨,而且工作人員也不多,才四個隔間,但目前在崗的也就眼前這位眼鏡姐姐。

“你們是找家教教師的吧,坐吧,咱們談談情況,”眼睛姐姐熱情地招待我們。

啊,這怎麼回答?我還在猶豫不決,小胡子開口了:

“我們這次想先了解了解名人家教的一些情況,如果的卻不錯,效果顯著,那我們自然會考慮的。”

“哈哈,當然,可以比一比,看一看,不過,我們這家教中心可有一定曆史了,之所以叫做名人家教中心,由於我們位於居裏路上,而且秉承居裏夫人的家教理念,服務於大眾,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在我們的家教檔案中對每位老師和每位接受家教的學生都會記錄在案的,而且每份檔案都作了詳細的記錄。”

“居裏夫人,家教,二者有聯係嗎?難道居裏夫人也做過家教?”這個問題挺讓人疑惑的。小胡子在辦公室四處轉轉,“嗬,還有居裏夫人的畫像,”

“怎麼,覺得居裏夫人是大科學家,就不可能做家庭教師?看來你們了解的居裏夫人不多。我可以給你們免費介紹一下。兒時的瑪妮婭,也就是後來的居裏夫人,中學畢業,因為成績優異,榮獲金質獎章。這使她的父親感到十分自豪。最小的女兒已經長大成人,即將走向社會,選擇一份職業。在工作之前,父親決定讓女兒到鄉間休閑度假一年,讓辛勤苦讀的女兒享受一下。在寧靜、美麗的鄉村,瑪妮婭感到無比快樂。回到華沙後,瑪妮婭和姐姐又收到母親的學生德福略瑞夫人的邀請,到她鄉下的別墅過最後兩個月的假期。這是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一生唯一一段盡情歡樂的時光,14個月徹底放鬆休假之後,她精力充沛的返回了華沙。”

“上帝,這一玩就是一年多,14個月!我想我估計這輩子不會有這麼爽的日子,羨慕死我們這些可憐的學生了。”太讓人詫異了,人一休息就是十幾個月,擱二十一世紀的現在,休息那麼長時間,你一準得有病才行,你沒病大家都得認為你有病。就是叫你休息,你也得舍得。

“這才叫享受!”小胡子巴不得自己每月都休息呢,可是一直苦於沒有機會。

“你倆真逗,我還是第一次聽人這麼說呢?”眼鏡樂得趴到桌子上。“不過瑪妮婭學習也特專心的,不像某些人隻貪圖玩得樂和,卻把工作丟在一邊。”

“喂,小胡子,你是不是就是這類人呢?”我用身體靠靠小胡子,

“門縫裏看人!”我這自找的,挨了一白眼。

“不過回到華沙之後,一家搬入了新居。一家之主的父親已是年老體衰,常責怪自己沒有能力供養幾個兒女到國外讀書。而他的工資又日漸減少,最後,隻剩下可憐的養老金。因此,子女們必須自己賺錢來謀生,做什麼工作呢?作為教師的後代,他們謀求的第一份職業便是家庭教師。還不到十七歲的瑪妮婭和哥哥、姐姐一起加入了家庭教師的行列。這項工作不僅辛苦而且地位低微,除去繁難的家庭教師工作,瑪妮婭和姐姐還參加了波蘭知識界秘密組織的“流動大學”的定期聚會。以發展波蘭人民的教育,反抗沙皇俄國的愚民政策。他們冒著被捕入獄的危險,給走出中學校門,渴望提高文化的青年講授社會學,解剖學,博物學等課程,學生聽完課後,在負責將學到的知識傳授給別人,使更多平民能受到教育。當時瑪妮雅的任務就是給一個縫紉工廠的女工授課。除了這些工作外,其餘的時間瑪妮雅都用來讀書寫作。她廣泛閱讀各類書籍,不停地作筆記,這時候的瑪妮雅隻有一個目標:追求知識。然而當時的波蘭大學不收女生,如果想進一步深造必須到國外學習。瑪妮雅和姐姐布羅妮雅的最大願望是到巴黎求學,可是費用從哪裏來?父親微薄的薪水連全家的生活都不能夠維持,姐妹倆一小時才半盧布的可憐的薪水,要想攢起這筆費用談何容易!自從媽媽去世之後,繁瑣的家務便落在布羅妮雅身上,還要騰出時間去教學生,而她渴望到巴黎學醫,她一遍又一遍計算自己攢下來的款子,可結果離預定的目標相距還是很遠。時間在一天天流逝,年齡越來越大,布羅妮雅很是焦慮。所有這一切,瑪妮雅都看在眼裏,她決定先幫助姐姐。讓姐姐帶自己節省下來的錢到巴黎上學,然後再由她和父親給她寄錢,等姐姐畢業後找到工作,再將瑪妮雅接到巴黎去讀書。為了提供姐姐的學費,瑪妮雅決定找一份能提供食宿的家庭去作教師,這樣每年可得到400盧布。姐姐雖然很感動,但怎麼忍心讓妹妹受苦呢,但是在老父親和瑪妮雅熱情而堅決的支持下,布羅妮雅終於動身到巴黎去了。”

“原來如此,瑪妮婭為了供姐姐上學竟做出了這麼大的犧牲,一個小姑娘,的確讓人敬佩!”小胡子也深受教育。

“那之後瑪妮婭就一直做家庭教師?那她什麼時候才能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呢?”真擔心,在生活中磨礪若幹年後,瑪妮婭讀書的願望會不會改變呢?

“決定之後,瑪妮婭就一直從事家教這一行業,直到有機會到巴黎求學,在這四、五年間,她雖然在工作,但一直在努力學習。最初,17歲的瑪妮雅經職業介紹所,找到一份年薪400盧布的家庭教師職業,到一位律師家教書。這家盡管有錢,雇傭5個仆人,卻連燈油都舍不得多用,而且這家人極其虛偽,瑪妮雅因此而蔑視他們.所以沒過多久,她轉而接受一個遠在鄉下的家庭教師的職位。那個地方在華沙西北,年薪500盧布。瑪妮婭在這裏連續工作了幾年。1886年1月,瑪妮雅告別父親,冒著嚴寒登上列車。一個剛滿18歲的單身女孩,為了掙夠學費,遠離親人,到異鄉去教書,自己新的工作環境一無所知,又擔心父親生病無人照顧,列車啟動後,坐在車窗旁邊的瑪妮婭,禁不住潸然淚下。幾個小時的火車後,又倒雪橇,傍晚才到了新雇主人工家的住宅。鄉下的家教生活就這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