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作者序 命運預言家(1 / 3)

烏托邦主義者們在超越想象力的地方,尋求未來世界的模型。

但是,在我們麵前,卻有一座奇幻的、不像真實的、預言式的社會模型。

在《蜜蜂的生活》中談到的,都是經過專家確認正確性的。

《白蟻的生活》也一樣,這一本書不是現在流行的小說,我將忠實遵守我在寫《蜜蜂的生活》時的原則。

也就是說,我絕對不會把驚奇想象的快樂,強加在現實上。

現在我的年紀比寫《蜜蜂的生活》時更大了,要抵抗這種誘惑,對我來講是很容易的。

所有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隻有真理才是令人驚異的。誇飾的部分,會隨著年歲的增長,比自己更快老去,本質的部分則不會。嚴格的事實、簡潔明確的考察,即使到了以後,也會呈現出與今日幾乎相同的樣貌。

因此,對於我不確定,也不容易檢驗求證的事實或觀察,我會盡量控製描述或報告的量。

當我們要研究的對象,是一個如此未知而奇異的世界時,這種態度是最重要的。一時的興起、略微的誇張、一點點小小

的不正確,都可能使這類的研究,喪失所有的信用與樂趣。

當然,隻要前輩們不引導我走向錯誤,這類事情就不會發生,而且,前輩們也幾乎不可能引導我走向錯誤。

因為我重視的,隻限於可以用單純客觀的觀點,非常冷靜地記錄觀察所得的昆蟲學者的著作。他們對科學性的觀察,懷抱著信仰,就好像他們根本沒發現到,他們所研究的昆蟲具有異常性格。他們不會執著於這種異常性格,或是誇張描述這些異常性格。

我不太引用旅行者們所談到的有關白蟻的事情。他們沒有經過分析,就轉述原住民的無稽談話,有誇張的傾向,所以,不太值得相信。我隻會引用一些有名的探險家,例如博識多聞、細心的科學家大衛·李維斯東(David Livingstone)之類的探險家。

對於我的描述,要在每一頁下麵,寫許多批注或筆記是很容易的。在某些著作中,可能必須在所有的文章上,都做詳盡的批注,像嚴格的學校用參考書那樣,將批注放進本文裏麵。

但是,因為白蟻的文獻還不像蜜蜂的文獻那麼多,所以,我想在書末列出簡單的參考書目來取代就可以了。

我發現,許多的事實會隱藏在各種雜亂的地方,四處散置。

而且,因為我們處於孤立的狀況,所以,常常顯得這些事實毫無意義。就跟《蜜蜂的生活》一樣,我的任務就是結合這些數據,盡可能找出相互間的關聯,加上適度的考證,然後找出事實。

雖然對昆蟲有興趣的好事者一天比一天多,可是他們對白蟻的秘密,知道得還是比蜜蜂少。

如何解釋這些數據,是我的權利。當然,讀者也有權利得

出與我不同的結論。研究某種昆蟲,特別是這類奇異昆蟲的特殊研究,簡單來講,就像談論來自其他行星,未知的未開化人種差不多。討論昆蟲,就跟討論人類是一樣的,必須采取嚴格的方法與公正無私的態度。

這本著作雖然跟《蜜蜂的生活》是一套的,但是,整本書的色調與氣氛是不同的。兩部著作的差異,就像白天與黑夜、黎明與夕陽、天國與地獄。

至少,外表看來,雖然蜜蜂也有它的悲劇與哀傷,但是,蜜蜂的生活裏麵充滿的元素是光、春天、夏天、太陽、香氣、空間、翅膀、碧藍、露水、大地的歡喜,都是無與倫比的幸福。

白蟻的則是黑暗、地底的壓迫、嚴厲、卑鄙的貪欲、單獨房間、徒刑、墳場的氣氛。

但是,白蟻的另一個思想,或說是本能(結果是一樣的,用哪個名詞並不是問題),可以看到更加完全的、更英雄式的、更深思熟慮的、更知性的,格局更大的,幾乎是無限的犧牲。

簡單地說,白蟻的外觀雖然不美,可是,我們卻覺得更接近這些犧牲者,與它們更加親密。而且,就某些事情上來講,這些不幸的昆蟲,比蜜蜂或其他地球上的生物,更有資格成為我們命運的先驅與預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