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林東來放棄了最為穩妥的方案,選擇了一條風險高,但是見效最快的計劃,還為元蒙準備了一份大禮,到時候絕對能讓元蒙朝廷徹底崩塌。
不過,眼下林東來卻是要先整合明教的力量。
對於林東來整合明教實力的舉動,其實這些被召集而來的壇主,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早就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所以在林東來提出要整合各分壇的力量,抽調各分壇精銳回歸光明頂總壇,由總壇統帥的時候,一眾壇主反而都鬆了一口氣。
他們都已經做好了最壞的心理準備,那怕是直接被剝奪了壇主的身份,將他們軟禁在光明頂,他們也不會感到奇怪,畢竟曆來明教教主新老交替的時候,便有過大換血的前科
然而林東來並沒有那麼做,也沒有將他們壇主的身份給剝奪了,隻是要抽調他們手下的精銳力量而已,雖然損失了一部分精銳力量,但是隻要他們自身權勢不變,無非就是再花費一些心思,再培養出一批精銳出來就是。
林東來卻是身處高位,將一眾人分壇主的反應看在了眼中,為此,林東來心中卻是冷笑不已,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林東來這是在溫水煮青蛙,如果說,一上來就直接將這些人的權勢給剝奪一空,恐怕真的會刺激一些人鋌而走險,那怕不叛出明教,恐怕日後也會暗地裏搞破壞。
別看這些人乖乖的奉命來了光明頂,那不過是他們表麵上聽從命令,但是內心之中到底是怎麼想的,恐怕也隻有他們自己才知道了。
況且,林東來也需要這些人在各地發動起義來分散元蒙朝廷的力量,元蒙能統治中原多年,也不是毫無底蘊的,隻有中原這個大棋盤亂了,林東來率領明教主力才能尋找機會,一戰定乾坤,也因此林東來才隻抽調各個分壇一部分的精銳力量。
如此一來,既是給了各個分壇餘地,緩和分壇與總壇的關係,又達到了加強總壇實力的目的,可以說,林東來這個方案,將分壇主的人心拿捏的非常之妙。
當然了,這天下的人,也不都是傻子,看不出林東來的陰謀,在一眾壇主之中,像朱元璋這般,有著野心、有謀略的壇主,倒也有那麼幾位,本來朱元璋這些日子下來,暗地裏也聯絡了不少人,就等著今日議會,一旦有眾多的人起來反對林東來收權的舉動,那怕是林東來武力滔天,但是一旦激怒了五十二名壇主的話,那麼就算林東來這教主的位子,恐怕也未必可以坐穩,到時候便是他的機會。
然而,林東來根本就沒有像他所想的那樣,有勇無謀的直接收權,反而是給了一眾壇主一線希望,結果先前私底下交流的時候,叫囂最狠的幾名壇主,此時也都露出安然之色,顯然是對於林東來的決定非常滿意。
甚至到了這個時候,朱元璋才醒悟,恐怕先前在光明頂之上,所流傳出來的總壇要收回壇主手中權利的消息,應該就是林東來私底下安排人散播出去的吧,為的就是要給我們這些壇主製造一種極大的壓力。
在如此大環境之下,再配合林東來自身的武力,雙管齊下,而林東來此時有放緩了態度,這一增一減,產生的效果絕對是非常可觀的,也正是如此,今日林東來會上提出加強總壇力量,抽調分壇精銳回歸總壇的時候,這些壇主才會如此順從的答應。
這就好比交易,同樣一個東西,如果說標價十元,結果還沒等你開口,賣家就告訴你五元便可以拿走了,你是不是會生出一種占了便宜的感覺,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這東西的價值其實也就值一兩元而已。
這就是一種心理落差,或者說這是一場林東來早就計劃的心理戰,林東來卻是利用了這一點心理落差,讓一眾壇主甚至對其生出了幾分感激之心來。
朱元璋看到這般的情形,便知道大勢已去,心中不禁輕歎一聲,他知道,今日林東來這一步走出,日後各分壇就再也沒有反對總壇的實力了。
畢竟數十處分壇的力量彙聚在一起,哪怕隻是一部分,也會讓總壇的力量暴漲十幾倍還多。
再加上總壇本身的實力就不弱,如今再得到各地分壇的精銳,那麼總壇絕對會一枝獨秀,碾壓各大分壇。
到了這會兒,朱元璋甚至已經想象得出,剩下的那二十處沒有趕來的分壇的結局了,接下來他們會有什麼樣的下場。
以朱元璋這些日子對林東來性格的了解,以林東來的雷霆手段,不難想象,那些選擇叛出明教的分壇,必然會遭受來自於總壇的瘋狂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