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笑傲縱橫無有罪 第七十二章 少林陽謀(2 / 2)

但是在我看來其中真正的高手,卻是隱匿在最為普通的僧眾之中,可能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就可能是武藝高強的絕世高手。那些強者,可能隻是一個掃地僧,可能隻是一個燒火的和尚,可能隻是一個打雜的和尚。

這些和尚,在年青之時,可能或是從軍為將,戰場上廝殺無數,或是在江湖上聲名赫赫,滿手鮮血。隻是到了晚年,他們厭倦了殺戮,才到少林出家為僧,修心養性!”

“他們習慣了修身養性,我又何必打擾他們!”

說著,林東來已經帶著曲非煙走下了少室山。

其實,林東來還有一個理由沒有說。

即便是交手,他也未必是那位掃地僧的對手,可惜的是掃地僧壽元枯竭,可惜了又一位人傑。

…………

而此時,少林的方丈方證,卻是正看著林東來二人下了少室山。

“那位林施主如何?”

少林方丈,問圓渡。

此時的圓渡,一身粗布袈裟,拿著大掃把掃著地,樣子很是平常,也沒有出奇之處。走在大街之上,也是屬於路人甲乙丙,很容易被遺忘。而在少林之內,就更是平凡至極,一些年少的和尚隻知道,這位掃地和尚歲數很大,其餘的也沒有太關注。

“這位施主,智慧通達,堪比達摩,隻可惜是阿修羅王轉世,業火無盡,殺戮無盡!”

圓渡平靜的掃著地,說道。

但是方證卻是從中感受到了,圓渡言語之中有讚歎之意,同時,也想到了另外一層深意,阿修羅王放下屠刀,就是最好的佛門護法。

少林方丈方證皺眉道:“隻是,他是華山派的弟子?”

“自宋徽宗崇尚道教,我佛門無一絲立錐之地!”方證再次歎息道,“時至今日,我少林已經到了最衰弱的時刻!”

宋朝重文抑武,武人地位一落千丈,使少林武學俗家弟子越來越少;而自宋徽宗又重視道家,壓製佛教開始,這讓少林信徒越來越少,而明朝繼任華夏大地之主,更是抑武從文。

“衰極必勝,物極必反!”圓渡說道,“自宋朝國運衰竭,社稷有崩潰之險,亂世又有來了,群魔作亂於天下。亂世將臨,就算是此時,大明朝堂也未必安穩,正是我少林普度眾生之時,阿彌陀佛!”

方證還是有些擔心道:“但是......這可能又是我少林一劫,也不知,能不能渡過!”

圓渡眼底平靜無波,語氣很是平靜的說道:“我已經一百二十歲了,還有三年就要圓寂,而林東來欠下我少林因果,必然會護佑我少林!”

原來林東來也看走眼了,這圓渡並非是不會武功,而是將自己的內力灌頂給了他人,隻留下了精神境界,可能圓渡與之前的掃地僧,便是這一方世界之內唯二的兩個先天高手,而到了圓渡這個境界,已經能心血來潮,感知到自身壽元,知曉自己幾時圓寂。

“隻是這樣一來,我少林絕學要外泄了!”方證再次說道。

“我少林絕學,本就是為了外泄。達摩曾言:何以普度眾生?貝葉經,渡其法身;武學,渡其色身。”圓渡卻是帶著勸解之意,對方證說道,“世人皆可習武,練武不需要成就如何。隻要有一顆心,燈火相傳,燈火不滅。習武看資質,各種講究,敝帚自珍,注定難登大雅之堂!”

方證聽到圓渡此言,縱使心底還有擔憂,心中一聲歎息,但是卻不再說話。

這兩位太師叔,守著藏經閣,卻希望有人前去盜取經書。隻要不損壞書籍,兩位太師叔,很少幹涉。

有著盜取功法的心思,至少有向上之心。

怕就怕,沒有習武之心。

自宋朝立國以來,重文輕武,習武之人越來越少了,而到了此時的明朝,更加如此,已經少有人前來盜取經書。

而在圓渡心底,想到的卻是,自己與掃地僧在林東來進入達摩洞感悟武意之時的對話。

“真的,將少林密藏,灌頂給他?!”圓渡問掃地僧。

“你我都非常清楚,自五十年前,我少林便將最後的三顆大還丹用在了你我二人身上,這才讓你我二人承受前人遺澤,在灌頂之後,不至於肉身枯竭。

如今的少林,已經沒有人達到後天巔峰,便是有也是年歲太大,氣血衰敗,一如當初的我們一般,但是如今的少林卻是沒有大還丹,根本就無人能繼承密藏。

與其讓密藏隨著你我二人進棺材,還不如傳給林東來,一份因果之下,可能我少林日後能度過一場大劫。”掃地僧回答道。

“阿彌陀佛。”圓渡合十,一聲佛號,亦是不再多說,對於少林如今的現狀,他們二人亦是非常的清楚,少林看似依舊強大,但是內裏卻是真的衰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