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暴雨成因探秘(1)(1 / 3)

雨的奧秘

暴雨成因探秘天仿佛漏了一般,傾盆暴雨狂瀉而下,很快地麵上水滿為患,江河猛漲,山洪暴發,泥石流跟著來了。

暴雨是地球上最為常見的一種自然災害,它是雨的大家族成員中的一員,要弄清暴雨的成因,必須得先從雨的奧秘說起。

龍王降雨的傳說

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認為,天上的雨是龍王降下來的。

龍王,是江河海洋裏掌管水族的王,他一出現,總是雲霧繚繞,雨意氤氳,給人間帶來頻繁降雨。不過,一個地方要下雨,下多少雨,卻是由天上的最高主宰——玉帝決定的。玉帝作出下雨的決定後,便派天將給龍王下達命令。龍王根據玉帝旨意興雲布雨,為人間降下甘霖。

關於龍王降雨,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描繪得淋漓盡致,其中涇河龍王違反天條被斬首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唐朝時期,長安城裏的算命先生袁守誠神機妙算,經他指點,老漁夫每天都能滿載而歸。涇河龍王為保護子孫,變化成白衣秀士找袁先生理論。兩人以上天會在什麼時候下雨、下多少雨打賭。結果龍王回到龍宮,果真接到了玉帝降雨的旨意,降雨時間和點數與袁所說完全一致。龍王大驚失色,但為了不輸給袁守誠,於是故意將降雨時間和點數作了更改,結果玉帝勃然大怒,派唐朝丞相魏徵夢遊斬了龍王。龍王魂靈不服,向皇帝李世民索命,從而引出了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不懂科學、迷信的農村老人在遇到天氣幹旱的時候,也會祈求龍王降雨,這就是民間所說的“求雨”。

事實證明,龍王是虛幻的,它不會給我們帶來甘霖。那麼,降雨的奧秘是什麼呢?

雨形成的奧秘

天上要下雨,必須得有雲。有句歌詞“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形象地說明了雲和雨的關係,從它們的相互關係來說,雲就是雨的母親。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雲天馬行空,輕若鴻毛,怎麼會“生”下雨來呢?

原來,雲是由許許多多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組成的。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的個頭都十分微小,人類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它們。因為它們大多數的直徑還不到1毫米的百分之一呢,在1立方米的空間中,可以密集地存在幾千萬甚至幾億個小水滴或小冰晶。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之所以能懸浮在空氣中,是由於空氣中的上升氣流在托舉著它們。

這些微小的水滴和冰晶,就是雨滴胚胎時期的模樣。在雲體內,這些雨滴胚胎拚命地長啊長,可是,要長大成雨滴降到地麵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科學家們估算過,雨滴胚胎要變成雨滴降到地麵,體積大約要增大100多萬倍。

雨滴胚胎的成長,主要依靠兩個手段,第一個手段是凝結和凝華增大,第二個手段是依靠雨滴的碰並增大。在雨滴胚胎成長的初期,主要依靠不斷吸收雲體四周的水汽來使自己凝結和凝華,也就是不斷吃著母親的“奶水”成長,如果母親的“奶水”很充足,水汽能源源不斷得到供應和補充,那麼,雨滴胚胎就會不斷增大,並最終成為雨滴降落到地麵上。不過,很多時候,雲的“奶水”有限,而雨滴胚胎“兄弟姐妹”眾多,所以水汽往往供不應求,好多兄弟姐妹隻能餓死,它們一死去,馬上就被別人吃掉了——依靠吃掉死去的兄弟姐妹,有些雨滴胚胎迅速長大。當雨滴胚胎大到空氣再也托不住它時,便從雲中降落到地麵,成為雨水。

不過,有時雲中降下來的並不是雨滴,而是它們的表兄——雪花。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這主要是雲內和雲下的溫度在作祟。當雲內溫度和雲下溫度都在0℃以上時,雲完全由水滴組成,水滴增大後掉下來就是雨,反之,當雲內溫度和雲下溫度都低於0℃時,掉下來的就會是雪花。有的時候,雲內溫度低於0℃,但雲下溫度高於0℃,就會形成雨、雪共下的現象,被稱為雨夾雪。

雨的家族

我們都知道,天上降下的雨有大有小,有的細如牛毛,有的淅淅瀝瀝,有的勢如傾盆……那麼,雨的家族都有哪些成員呢?

咱們先從最小的成員說起吧。雨大家庭中輩分最小、體重最輕的叫毛毛雨,它長得實在是太秀氣了(其直徑小於0.5毫米),一般情況下,天上下毛毛雨時,人的肉眼往往發現不了,隻是感覺臉上有一點點微涼而已。古人這樣形容毛毛雨:“細雨濕衣看不見”——可見,毛毛雨下久了,也會把人的衣服打濕哩。

毛毛雨之上是小雨。小雨下起來時,雨滴清晰可辨,但雨聲緩和,而且雨滴落到地上不回濺。古人對小雨也有描述:“子規聲裏雨如煙”“天街小雨潤如酥”。小雨再往上就是中雨了,相比小雨,中雨就要猛一些了:它一下便雨落如線,雨滴不易分辨,落到地上四濺開來,並且伴隨有沙沙的響聲。中雨之上,是比較猛烈的大雨,大雨一來,雨如傾盆,模糊一片,雨聲嘩嘩,落到地上水花四濺,並且地麵會形成積水。古人這樣形容大雨:“白雨跳珠亂入船”“大珠小珠落玉盤”。

雨家族最厲害的角色當然是暴雨,暴雨又分為一般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暴雨一到,那可以說是天昏地暗,雨勢磅礴,再加雷鳴電閃,狂風肆虐,不能不令人心驚膽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