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最後的羅馬人(17)(2 / 2)

然而,意大利的人心完全沒有因此倒向斯提利科一邊。由於禁止基督教以外的其他宗教,在羅馬元老院議員中,不少人表麵上裝做基督教徒,內心卻依舊對羅馬傳統諸神感到親近。但這些“隱性異教徒”倒也並未在自己家裏偷偷地感謝諸神。有句諺語叫“好了傷疤忘了疼”,他們早忘記了整整半年的恐懼。同樣忘記恐懼的還有21歲的皇帝霍諾裏烏斯,他身兼執政官卻不知道身先士卒、衝向敵人是執政官之責任。這幫人不但忘卻了剛剛過去的恐懼,甚至開始責難斯提利科。他們以斯提利科讓10萬蠻族逃往高盧為口實,譴責他靠犧牲高盧來解救意大利。

隻有46歲的斯提利科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也沒有因這些非難而動搖。他雖然成功地捕捉到戰機,一舉獲勝,但這一勝利畢竟不似愷撒那樣,是在遠離意大利的敵土之上取得,而是在蠻族入侵深入意大利半島之後才取得的。他深知二者之間的不同。這還不能說作為與皇帝霍諾裏烏斯共同擔任的執政官,自己已完成了職責。現在已不可能完全阻止蠻族對羅馬帝國西部的侵犯,但至少得阻止蠻族對本土意大利半島的入侵。要做到這一點就不能忘記與意大利接壤的高盧的防衛,尤其是高盧南部的防衛。這個想法逐漸占據了斯提利科的大腦。對高盧的擔心在菲耶索萊戰役勝利之後不到4個月即成現實。

高盧的現實

公元406年12月,日耳曼係蠻族再次群起渡過萊茵河湧入高盧。這次也是由汪達爾、蘇維彙、奄蔡、薩爾馬提亞等各部族遭到匈奴人驅趕,大隊人馬侵入羅馬境內。這與一年前拉達蓋蘇斯的情形相似。由於萊茵河下遊已被法蘭克人占領,為回避與同為日耳曼係蠻族但更為強大的法蘭克人正麵衝突,他們選擇在萊茵河中遊渡河。

15萬被匈奴人驅趕無家可歸的大群難民手執武器奔襲而來。過去的軍團基地現在已無力防禦,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就一個接一個地陷落了。這次的蠻族集團由各部族組成,其中強大的部族有4個,但沒有像拉達蓋蘇斯那樣的統帥。

萊茵河畔的美因茨陷落了,特裏爾被占領了,敵人轉眼逼近蘭斯。蘭斯陷落後的下一個目標是巴黎,隨後是奧爾良。圖爾、普瓦捷被攻占後,輪到了波爾多。蠻族的先頭隊伍已經到達圖盧茲,比利牛斯山脈擋住了去路,他們這才停下腳來。蠻族如同狂暴的颶風從東北向西南橫掃高盧全境,給高盧造成了重大損失。與颶風所不同的是,橫掃之後蠻族並未離開,而是到處落腳。這個時代,蠻族來犯已經不是搶劫之後再回到萊茵河對岸,而是就地盤踞。給高盧居民造成災難的還不僅是北方蠻族。

自元首製時代起,羅馬就在不列顛長期駐有3個軍團。隨著時代的推移駐軍逐漸減少,進入5世紀時已隻能勉強維持一半的兵力。這一半的兵力北邊要抵禦越過哈德良長城入侵的斯科特人,東邊要麵對渡過北海入侵的盎格魯和撒克遜蠻族。4世紀末,羅馬帝國東西分治之後也沒有正式放棄不列顛,但事實上,來自帝國的關照幾乎讓駐紮在那裏的士兵感到自己已被皇帝遺忘。帝國已經騰不出手照料位於邊境的不列顛了。

思想上感到被遺忘,軍餉也經常停發,敵人卻一刻不停地襲來。駐紮在不列顛的羅馬軍隊中有人號召“到高盧去”。此人不過一介兵士,卻能言善辯,士兵們擁他為皇帝,似乎是在向遺忘了自己的皇帝泄憤。這人被擁立為皇帝之後改名與君士坦丁大帝同名,號稱君士坦丁三世。在他的率領下,駐紮在不列顛的羅馬士兵全體渡過多佛爾海峽,攻占了高盧。

高盧居民從東北到西南遭到蠻族蹂躪,家園也遭侵占,正處絕望之時。他們像大旱之望雲霓一般地迎接君士坦丁和他的不列顛士兵。擅自稱帝的君士坦丁是篡皇位之賊人,但人們已顧不上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