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尤裏安的慈善事業最終失敗的另一個要因,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建立起組織架構。不過,更主要的是,這些政策沒有得到“地方自治體”以及“個人”的支持。社會福利之所以能在元首製時代持續發揮功效,是因為它名為皇帝主導,實際上是由地方自治體進行實施。除此之外,公共事業還受到了願意回饋社會的私人的支持。我個人認為,元首製時代的羅馬帝國的架構是一個“小政府”,它巧妙地協調了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的平衡關係,所以“小政府”才能掌控如此龐大的一個國家。以羅馬道路為例,正是由於“中央”、“地方”、“個人”三足鼎立的體係,交通網絡才能建設得如此完善,並且在相當長時間裏維持了正常的運作。
然而,到了帝國後期,中央集權不斷強化,地方自治早已是明日黃花。稅製的改變,也讓個人捐贈財產、回饋社會的觀念消失殆盡。
尤裏安死後,由國家推動實施的社會福利法案遭到廢除,統稱為“caritas”的慈善事業,再次被基督教教會獨占,這種狀況在之後維持了很多年。
安條克
公元361年11月3日,君士坦提烏斯皇帝的死亡,讓尤裏安在不動刀兵的情況下和平登基,以帝國唯一的最高權力者的身份,於同年12月1日進入首都君士坦丁堡。他在君士坦丁堡究竟生活了多久,至今沒有一個定論。有些專家認為是到公元362年4月左右,也有人認為可能更晚一些,大概到初夏前後。
波伊廷格古地圖所標注的安條克
無論哪一種說法都證明尤裏安前往東方之前,在首都的生活沒有超過一年。他離開首都向東移動的目的非常明確,與波斯王國再打一仗。這個時期羅馬帝國的形勢非常穩定,遼闊的疆土既沒有受到蠻族的侵略,也沒發生內戰,正是皇帝親自出征、殲滅宿敵、除去心頭大患的好時機。
有一份以最初的所有者名字命名的古代地圖,叫波伊廷格古地圖(Tabula Peutingeriana)。如今保存的是11世紀製作的複製品,原圖是在公元4世紀中葉,即尤裏安生活的那個時代製作而成。在這幅地圖上,用了有別於其他城市的特殊記號,標注了羅馬帝國的三大都市:羅馬、君士坦丁堡、安條克。
在這三大都市中,羅馬從古至今始終保持著世界大都市的地位;君士坦丁堡(英文:Constantinople)在公元1453年遭到奧斯曼土耳其(Ottoman Turks)攻陷後,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以後作為土耳其的首都,一直是一個活力四射、充滿東方風情的城市。
與這兩個古代大城相比,安條克的生命未免過於短暫。現在,這裏土耳其語稱為安塔基亞,是一個距離敘利亞國界不到30公裏的邊境小鎮。那些懷著對古城安條克朝拜之心來到這裏的人,想必是無一例外地失望而歸。
無論是由縱橫交錯的街道所形成的城市結構,還是長達幾公裏的中央大道,昔日的風貌蕩然無存。街道兩側圓柱林立的中央大道,曾經赫赫有名,甚至成為波伊廷格古地圖的記號,當安條克與埃及的亞曆山大城競相爭做東方第一都市的時代,最引以為自豪的就是這條中央大道。
安條克的城市規模不如羅馬,但遠遠超過了君士坦丁堡。它是在公元前3世紀由亞曆山大大帝死後,分裂帝國的武將之一塞琉古(Seleukos)所建。因此,相比公元前753年建城的羅馬,曆史較短,卻比公元330年建都的君士坦丁堡悠久許多。塞琉古王朝遭羅馬滅亡之後,安條克失去了其首都的地位,但在羅馬的統治下仍然繼續保持著經濟的繁榮,因為這裏是東方貿易的中心。